查看原文
其他

孙金鑫 || 信达雅:专业表达的理想境界

孙金鑫 中小学管理杂志社 2023-03-26



全文共7920字,阅读大约需要15分钟


笔者自2003年进入中小学管理杂志社以来,从未有一天离开过组稿、看稿、编稿、审稿的期刊编辑生活;也经常参加全国各地各级各类的论文指导、课题论证、项目评审等工作,每年阅读稿件量以千万字计。在此过程中,笔者不时会遇到一些令人两眼发亮的美篇、精神抖擞的佳作,也经常要硬着头皮浏览无数让人犯困的“水文”,甚至是让人愤怒的“烂稿”。


每每此时,笔者总会心生感慨,为什么许多中小学管理者能想会做,善教善管,但一谈起教育思想与管理理念来,就不知说什么、怎么说;一总结起管理经验与办学成果来,就不知写什么、如何写。近代翻译家严复认为:“译事三难:信、达、雅”,提出了对翻译作品的评价标准。笔者则以为,“信、达、雅”三字,不仅仅适用于评价翻译作品,更适用于评价所有文章。我们该如何提升自身写作水平,走向“信达雅”的理想表达状态?笔者试以校长们的教育管理类论文写作为主要关注对象,从以下几方面提供一点思路。

 

一、明确表达标准


笔者在工作中,经常被问到这样一些问题:为什么评委对我们的成果不感兴趣?为什么我们的稿件没有被媒体采用?我们的文章有什么问题?什么样的文章是好文章?什么样的表达是好表达?有没有一个“大致”的文章评价标准?基于此,笔者愿意谈谈自己的粗浅观察与理解。


1. 不好的表达:假乱丑


习近平同志早在2010年就曾经指出:“当前,在一些党政机关文件、一些领导干部讲话、一些理论文章中,文风上存在的问题仍然很突出,主要表现为长、空、假。”这些毛病在今天许多校长的文章中依然存在,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1)选题不落地


空泛,选题脱离实际。这类选题往往大而不当,空谈漫谈,难以满足中小学工作实际需要。如“新世纪我国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与建议”,其经过研究得出的结论和建议,与没有研究得出的结论和建议区别不大。


陈旧,选题缺乏新意。这类选题往往是老生常谈,没有什么新鲜的观点和做法让人眼前一亮。如“农村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几大行动”“××小学‘××文化’特色建设实践与探索”。


狭窄,选题偏小偏碎。这类文章往往只关注一招一式、一生一课的内容,无法给中小学管理同行带来更多的借鉴意义。如“一堂小学语文优质课的教学目标设计”。


(2)逻辑不通顺


混乱,事理不谐。编辑最不愿意看到的文章,常常不是一眼看上去就不好的文章,而是那些初看起来没有大毛病,但仔细看过去逻辑不清、说理混乱的文章,问题、原因、对策各说各话,读起来往往有被“挖坑”的感觉。


低端,漫无逻辑。这些文章往往意识流,天南地北,东拉西扯,提出问题多,解决问题少;甚至根本就没有明显的逻辑,令人不知其要表达什么。


片面,剑走偏锋。有些人以富有批判性自居,常揪住一些极端事件,抛出一些抓人眼球的观点,怼校长怼名师怼教育局怼家长怼社会,“语不惊人死不休”,文章自成“逻辑”,但往往是走偏了的“假逻辑”。


(3)内容不给力


周全,面面俱到,轻重不分。管理者具有整体思维和系统思维,这本是好现象,但许多作者喜欢在一篇文章中将教育、教学、后勤、家校社关系等所有的事情都说到,就未必是好事了。面面俱到,就可能面面不到,每个领域都说到,就有可能每个领域都蜻蜓点水说不深。我们要知道,学术论文≠工作总结≠工作汇报≠大会报告,只承担探讨问题解决问题发表观点的学术责任,不承担把所有事情都说到的宣传义务。


琐碎,有事无理,低水平徘徊。有些作者很淳朴,老老实实地讲自己的教育故事,但往往疏于提炼与提升,讲不出这些故事所蕴含的道理与规律。实际上,教育叙事≠故事会,我们要说事儿,更要“就事儿论事儿”。


炫耀,夸富心态,广告式表达。许多校长特别喜欢在文中描述学校的各种获奖情况、个别优秀师生校友的发展情况。学术论文的实质是对经验的提炼和规律的总结,不是新闻通稿或广告宣传稿,因此文中虽可以谈一些具体案例和成果,但其目的不是宣传事件本身,而是探讨教育管理规律,其所占笔墨要尽量精简,要留出空间谈经验与发现。


(4)表述不到位


自大,自以为是,“官气”十足。这种文章作者多半是“文件控”,他们从各种文件中抄来一些政策用语,貌似很权威,但于文章无补,“官话”多,“人话”少。更有甚者,有些文章看似没问题,实际上全是正确的废话,令人读之生厌,避而远之。


晦涩,云山雾罩,故作高深。这类文章往往会抛出很多新的概念,甚至自造词汇,但往往艰深晦涩,让人“读不懂”“读不动”,不知其所云何意。


乏味,平平淡淡,清汤寡水。这类文章往往“语言无味,像个瘪三”,通篇波澜不惊,枯燥乏味,味同嚼蜡,无法激起人读下去的兴趣。


造作,莺歌燕舞,诗情画意。这类文章往往用抒情的语言表述其感受与做法,情感饱满,辞藻华丽,文学味浓。但论文不是小说或诗歌,不需要这些臃肿繁复的修辞手法,只需要用简洁明快的语言将问题叙述清楚即可。


2. 好的表达:信达雅


什么样的文章是好文章?笔者以为,真正的好文章不是用一个个固定的指标或要素来衡量的,而是文章带给人的整体感受:这篇文章是让人信服还是怀疑、令人幸福还是痛苦、是有启发还是没收获?归根结底,还是用“信达雅”的表述可能更合适。


(1)“信”:文章要真


“信者,真也,真者,不伪也。”“信”指文章的选题与内容要真诚、真实、有效,问题与解决办法有理、有用,这是对文章的基本要求、底线要求。“信”的文章,至少有四个表现。其一,价值性:往往关注重要命题、重大问题。其二,真实性:关注真问题、真研究、真做法。其三,关键性:关注的是学校或区域教育发展的瓶颈问题。其四,操作性:对学校办学有切实帮助。


(2)“达”:文章要顺


“达者,至也,至者,无过无不及也。”“达”是指文章的逻辑论证严谨,要事理相成,情理相谐,不主观,不极端,不以偏概全,这是对文章更高一级的表达要求。“达”的文章至少要具备以下四个特征中的一个。其一,有事有理,事理相谐,避免“琐碎,有事无理,低水平徘徊”。其二,有因有果,因果相应,避免因果不应、事不对理、“油水分离”、建议不对着问题说。其三,情理相谐,通情达理,符合基本人性人情,避免情理相悖。其四,合法合规,符合基本法律规范和公序良俗,避免违规逾矩。


(3)“雅”:文章要美


“雅者,文学性也,文学性者,当雅则雅当俗则俗也。”“雅”是文章的最高境界。这种文章要让人有阅读的美感与快感,如同一个少女,“秀外慧中,进退得体”,具有文字与思想的双重魅力。其一,选题真实有效,要关注重大问题或重要领域。其二,论点鲜明,论证有力,表述清晰,案例适宜,思想深刻,对策得当。其三,文章结构完整,段落间基本均衡,段内文字字数相近。其四,大小标题亮点突出,用词典雅,位置合适,长度适中。其五,语言表达简洁明快,不掉书袋,不说废话,文字干净,毫无语病。 

 

二、确定表达方向


我们怎样才能写出“信达雅”的文章?写作是思想与经验的外化,因此,要想写好文章,首先就要做好研究。文章写不好,表面上看是“写”——文字表达能力的问题;实际上是“做”——前期的教育实践、研究定位和选题方向的问题;再往深处追问,是“心”——为什么而研究和为什么而写的问题。因此,笔者以为,在写作之前,先要对自身要做什么样的研究有清晰的认识,然后才能谈到写什么和怎么写。


1. 谨记研究初心:为了孩子


对于校长的研究,我们首先要明确其研究性质。校长的工作性质和工作状态决定了其研究多半是一种工作研究,关注的是在复杂情境中对具体问题的描述(发现问题)、解释(分析原因)与解决(对策与行动),并且更重在解决。因此其研究问题要从实践中来,其解决思路和方法可能也要从自己的已往经验(尚未成为某一理论的前理论)或他人的经验(已经成为某些理论的升华的经验)中来,所以其研究应是一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彰显“实践学术性”的实证研究。


这样一来,校长研究与写作的定位就更加清晰,其研究不是高校学者的纯理论研究,不是行政人员的政策研究,不是普通教师的学科或学生工作实践研究,其研究的目的应是解决学校发展中的问题,促进学校改进和师生生命成长,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受益。他们可以为了评职称、出成果、出业绩做研究,但这不是其最终目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所有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


研究能力不足一直是困扰校长研究的瓶颈问题。对此,我们建议校长一方面要提升自身的研究方法修养,使用混合研究方法,选用科学研究工具,多进行实证研究,提升研究的信度和效度。另一方面,组建合适的研究团队。团队成员要学科异质、年龄异质、个性异质、身份(校内外、理论人与实践人)异质。校长要发挥组织者、引领者、资源保障者的作用,不与教师争名争利。


2. 找准选题方向:顶天立地


校长研究的基本性质和定位,决定校长研究内容的选择,要具有其特殊的规定性。其一,真实性,就是要研究“信”的问题,研究来自学校管理实践的真问题,而不是上级或专家“给的”“分配的”别处的问题。其二,适切性,要进行大小合适的研究,不要贪大求全。其三,深刻性,要研究有一定深度、有一定引领性和前瞻性的问题。其四,创新性,要研究有亮点的问题,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其五,群众性,就是大家关注度高的、“自带流量”的问题,这样其研究才更有价值,也更具有推广性。其六,近身性,就是自己有能力解决、能把握得住的问题,基于自己的“最近发展区”进行近距离研究。


那么,具体研究哪些选题呢?一般而言,校长可以从时间(未来教育、传统教育)、空间(国际、国家、区域)、人群(干部、教师、学生、家长)、技术(教育、教学、管理)四个维度,不断聚焦问题,最终选择与自己相关的话题。


例如:从时间(未来)的角度看,可以研究未来学校、未来教育空间、未来社区等。从空间(国际、国家、区域)的角度看,可以关注影响国家全局发展的教育问题,如可关注教育国际化、国际理解教育、国际课程,以及一带一路、中美贸易摩擦、非洲战略下的教育发展等。从人群的角度看,可以研究80后校长、90后教师、00后学生、英才儿童、新市民、留守流动儿童、未来教师等。从技术角度看,可以研究云管理、智慧教育、共享教育、AI技术对教育的影响等。


3. 敲定落笔点:以“情”为主


但究竟哪一个选题是“我”的选题,需要我们用心选择。我们要找国家需要、社会关注、学校特色、个人优长的结合点来定题,如此研究的社会价值才会更大,影响力也更深远。笔者尤其主张,研究者要选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能和自己产生情感互动的话题进行“爱好性研究”,而非“任务性研究”;要写出能让自己有情绪波动的内容来,要有人性人情在。唯其如此,研究者才能无怨无悔地坚持下去,其研究才可能走得远做得深,其文章才能更有味道有力量。  


好做的研究从来都不一定是好的研究。校长们要有撸起袖子加油干、将研究进行到底的决心,才可能做出好研究,写出好文章。落笔可选这样几点:(1)长处。校长在自己熟悉的领域,选择本校和自己持久关注的问题,用熟悉的研究方式,对准自己的特长进行研究,往往能做出好研究,写出好文章。(2)乐处。选择自己特别喜欢特别感兴趣的话题来表达。自己“特别想说,不说难受”的话题,往往最能引起阅读者的共鸣。(3)苦处。在实际工作中,在可能产生偏向处、隐藏的矛盾处,往往最容易有深刻的问题。校长为什么事情着过急、上过火,这个问题就有可能是好问题。(4)恨处。选择自己特别痛恨之处进行研究和表达,也是一个重要的落笔点。如我们曾经刊发的《隐痛与突围:农村寄宿制学校该走向何方?》(2016,11)、《隐痛与突围:乡村教师该走向何方?》(2017,06)(注:本文所引用文章标题,除特别注明外,皆为《中小学管理》文章,故只注明发表刊期,后文同)两文,就是作者有感于乡村教育凋零的现状进行的实证研究与理性反思。(5)盼处。如对理想教育、理想学校、理想管理的追求等。这类文章往往要有一定的引领性,要对教育发展的趋势和问题有明确的判断。陶西平先生在2007年曾经写过《大家不同 大家都好》(2007,11),用1500字的“小文”拉开了全国各地学校特色建设的大幕。

 

三、优化表达形式


陶行知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许多校长日理万机,没有时间亲自写文章。实际上,文章写作的过程,也是校长深度反思自己的办学理念与管理实践的过程,只有自己最了解自己,也只有自己亲自写,才可能将自己真实的想法写明白。真正的有专业追求的校长,都将论文写作作为自己专业提升的重要方法与手段。


1. 明确基本写作流程:五步成文


大部分文章的写作,要经历五个步骤。(1)备:收集积累原始资料。(2)查:做好至少国内、国外、理论与实践四个维度的文献综述。(3)立:明确叙述逻辑,确定文章基本结构。(4)添:用案例、数据、图表等丰富内容。(5)磨:反复修改,不断完善。


论文写作其实是要下真功夫、笨功夫,我们把每一个步骤都做到位,就一定能打磨出一篇接近“信达雅”的作品来。在这个过程中,可以使用一些辅助小工具:(1)用各种字条、即时贴、便签、微信、手机文档等随时记录灵感。(2)用中国知网、龙源期刊网等网络资源和图书馆文本资源来查阅文献。(3)用思维导图、手写提纲、word中的“文档结构图/导航窗格”等工具,来明晰文章结构。


2. 深度呈现研究内容:过程性研究


许多校长喜欢写自己学校取得了哪些成果,这对于学校而言确实有意义。但对于阅读者而言,他们更希望了解学校是如何取得这些成果的,为什么要做这个,如何设计规划的,其间遇到了什么困难,如何解决这些困难的,用了哪些制度措施方式方法等。因此,我们在写作时一定要具有过程性思维。我们要对准过程写,想过程、说过程、写过程。


在进行过程呈现时,要注意几个“有”。一要有亮点。我们在写作中要不断地问自己:这篇文章最亮的地方在哪里?文眼在哪里?典型案例或论点论据是什么?二要有“数据”。我们提倡混合研究、实证研究,就要建立“让数字说话”的意识。校长要认真向理科教师学习,学会使用统计软件等工具来分析数据。数据第一要真实,第二要有效,无论多么完美的数据,都要为文章主题服务,否则就是一堆垃圾数据。三要有故事。校长平时要善于讲故事,在写作中也要善于呈现故事。故事要有代表性,有情怀、有情节、有情感、有道理,以小故事呈现深刻的大道理。四要有提升。有事无理,是许多校长写作中的通病。我们不只要写怎么做,更要写为什么这么做,其普遍意义在哪里,以“具体案例+普遍道理”的形式来呈现。


3. 精雕呈现样态:力求完美


(1)重视文章开头:开门见山


文章开头,承担让读者对研究背景、内容、意义一目了然的功能,其重要性自不待言。一般而言,我们理想中的开头是这样的:第一句话,通过说问题、说亮点等方式导入主题;第二句话,交代文章写作的基本背景或原因;第三句话,交代本文的主要内容;第四句话,点明此文对理论研究或实践探索的意义。这样的开头,不戴高帽,不说套话,直入主题,简洁明快,使读者能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和价值。《中小学管理》文章的开头,多半具有这些特点。


(2)做好大小标题:彰显价值


出版人都知道一句话:“书做一张皮(封面),报做一条题(标题)”,期刊也如此。我们在标题制作上下功夫,不是要做标题党。大标题,要体现研究的价值与亮点,呈现其核心概念;一级小标题,承担结构全文、点亮全篇的功能,是将文章内容从实践经验提升到理性思考的过程。因此我们要十分注重大小标题的制作,不只“信”和“达”,更要“雅”和“美”。


大标题的制作往往分四步走。(1)用一句话写出文章的主要内容,要有重点、亮点、创新点。(2)提炼出这句话中的关键词句。(3)寻找文中与此词句相近的词汇。(4)反复斟酌替换词汇。在做标题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借用文史典故、文内亮点、社会热点、政策焦点、自身特色等方式,使标题更加符合大众需求和文章主题。同时,最好将字数控制在20字以内。例如:褚宏启教授写过《改造我们的教育》(2016,7)、《改造我们的考试》(2017,7),笔者也曾写过《改造我们的文风》(2018,1),其标题典故均出自毛泽东的《改造我们的学习》。


如果说大标题是文章的头脸,那么一级小标题就是文章的骨架。所以我们要重视一级小标题位置与数量的设置。一般而言,一篇文章中设置3~5个一级小标题是比较合适的。短文章可以没有小标题,但如果有,则最好不要少于3个,因为只有两个一级小标题,显得文章“陋”而不“雅”;但一级小标题如超过5个,读者的阅读兴趣会急剧衰减。


(3)不断修改调整:提升“颜值”


契诃夫曾说:“写得好的本领,就是删掉写得不好的地方的本领。”修改是文章写作的必修课。修改文章时可多关注以下几点。


其一,严谨规范。在最后的定稿过程中,作者一定要注意形式上的干净优雅:不能有语病、错别字;全文序号、百分位、小数点位数要统一;单位、职位、人名至少要核实三遍;对于敏感话题和重大事件的说法,要与政策文件一致。这种修改,也是对阅读者和研究成果的基本尊重,这样才能确保文章的“信”。


其二,极限压缩。文章长短要因写作目的、内容而定,但基本原则是不能过长。“只有小版面,没有小文章”,文章无论长短,只要能完整准确干净利索地向读者传达最有效的信息,就是好文章。文章要改到“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的程度,才算基本完成,也基本能保证文章的“达”。


其三,锦上添花。修改过程中,作者还需要不断完善文字的表述方式、大小标题的表达。同样的表述内容,可以用格言谚语、名人名言、经典文献等替代,增加文章的“雅”。

 

笔者的同事们经常说,好文章不是写出来的,好文章是研究出来的,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改到何时为止?改到不能改为止!《中小学管理》所发表的文章,从收到初稿到最终发表,每篇文章至少要编审20遍。研究是高贵的,文章是高贵的,教育、研究与写作,都容不得半点马虎与苟且。“无愤愤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绵绵之事者,无赫赫之功”。相信我们只要扎实地实践,踏实地研究,朴实地写作,严苛地修改,做实每一事,走好每一步,就一定会水到渠成地进入“信达雅”的理想境界。

 

(本文作者系中小学管理杂志社主编)


文章来源:

《中小学管理》2019年第6期 · 本刊视点

文章编辑:柴纯青

微信编辑:杨晓梦

微信设计:新媒体运营部





社长:柴纯青

主编:孙金鑫

编辑部主任:谢 凡

编辑:崔若峰 王淑清   林 飞 毛 竹

新媒体部主任:杨晓梦

学校研究中心主任:谢建华

广告部主任:邱本春

发行部主管:赵国富

 

注册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德外什坊街2号

办公地址:北京市东城区鼓楼外大街56号教师大厦

邮编:100120


本刊投稿方式

鉴于互联网管理方式的发展变化,应广大作者要求,我刊拟重新采用电子邮箱接受作者投稿。原官方网站投稿系统将于2019年7月正式关闭。

投稿邮箱:zxxgl@bjie.ac.cn

邮件主题格式: 姓名一手机号一栏目一文章主题一单位名

本刊不向作者收取任何形式的版面费和编辑费,坚决反对抄袭与一稿多投,知情者请向本刊此电话举报:010-82089176。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您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查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