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你只要把它开发出来,外在的金钱,名利,地位自然就会出现!

梦参老和尚 禅者Changer 2020-08-23

梦参长老(1915.7.13 - 2017.11.27),世寿103岁,僧腊87载。

曾亲炙虚云、慈舟、倓虚、弘一等近代高僧,显密兼修,教律并弘,尤以宣讲华严经、地藏三经。长老毕生致力于恢复僧伽教育,建寺安僧,弘法足迹遍布世界各地。

佛教里的开悟并不是修成,更不是成道。开悟只是明“理”而已,并没有成佛,明心见性之后还需要继续参学的。

即使念佛法门是仰仗佛力,同样也是付出的努力越大,得到的加持越多。

理可顿悟,事须渐除

开悟只是明“理”而已;而断烦恼、证菩提的修行才是“事”。“理可顿悟,事须渐除”。

所以称开悟的禅宗大德“成佛了”是错误的。开悟并没有成佛,明心见性之后还需要学习。如果不识文字就从文字学起。

例如,六祖大师虽然做到了明心见性,但因为不识字所以读经要由别人代读。由此也可见理可顿悟,事须渐修。

另一方面,我们知道释迦牟尼佛只授记弥勒佛而并没有授记他人,所以也可以知道明心见性绝不等同于成佛。开悟只是明理,成佛还需要修行的功德。

参禅之时要明白自己与佛之心无二分别。这个“明白”不是修得的,而是证得的。

成佛需要经过三大阿僧祇劫。开悟之人只相当于成就了第一个大劫,之后要修利益众生的事业。菩萨要从五明中求,菩萨都要学习医方、工巧。

而禅宗所讲的明心见性成佛、与佛无二无别的说法在教义上讲是“素法身”。

所以虽然我们的体、性与诸佛已成的体、性平等无二,但禅宗所谓的明心见性成佛并不能与佛的功德相比。

佛有利益无量众生的功德,明心见性成就的只是心而不是利益众生的功德。

▲五台山塔院寺

秀才念经,曲解其义

所以,念经的时候莫要错误理解。

我在南普陀的时候,一位老教授到南普陀来,看到墙上的《法华经》经文“若人散乱心,入于塔庙中,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

他就提意见:“墙上的标语写错了。我每天来双合掌,磕头,可不仅仅是单合掌、小低头啊。可怎么还未成佛啊?”这就是秀才念经,曲解其义。

我告诉他:“这是对经文错误的理解。任何人单合掌,小低头所成就的是成佛之因。在此基础上才能起修,才能成佛。

所以决定成佛的不是现在,而是在所种成佛之因基础上,经过长久的修行才得以实现。”《法华经》授记了全体的众生。

这就是对修禅要有的正确理解。更通俗一点说,禅就是生活,用心来指导生活。

禅的范围很广,变相地说禅即是佛,佛即是禅。前面我们说过,禅是极简单的开示,开示的就是人人都具有与佛无二的佛性,人人都可以成佛。

就像人人都有权利来大学读书,但能否进入就要看个人的努力和奋斗。对于成佛这一目标来说,不仅仅是人,哪怕是一只蚂蚁都有佛性。

在佛来看,人性、畜生性、众生性都可以成就佛性。

佛法是觉悟的方法

我们知道,“佛陀”是印度梵语Buddha的音译。佛教传到中国后,中国人逐渐将佛陀省略为“佛”。

佛陀的意义是觉者、觉悟、有智慧。

而且这种觉悟不单局限于自己,还能够使别人觉悟。一念恶念已灭,身口意三业存善达到究竟。所以,佛法就是达到善、觉悟、智慧的方法。

如果生活中念念不失觉悟,那么即是成就佛道。而禅就是让我们在生活中念念不失,因此禅所包含的范围很广。例如,禅堂前面挂着“选佛场”三字,就是让人们明心见性的禅通达佛道。

“明心见性”中的心可不是我们身体中的心脏。这个心范围极广,三千大千世界、西方极乐世界等等凡用语言表达的事物都在心中。

这个心,这个体性,或者经上常说的“觉性”与佛成就的心性平等。

凡夫与佛只有此心迷悟之间的差别。而我们现在所用的心并不是这“真心”,而是妄识。这妄识就是将第七识末那识执着为心,而第七识则执着于第八识阿赖耶识。

一分真心,一分妄心,妄心是真心所起的影子。

“明心见性”在教义中达到了“十信”,此时信心具足便不会再起恶念,再造恶业。成就十信之后就进入了“初住”,住于心上。

参禅之人与单单学习教义之人的差别,就在于参禅者能够达到明心见性,这正是禅堂所宣扬的。

而单单学习教义者则距此甚远,连十住都没有进入,更不要提《华严》所说的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等位。

证据就是入初住的菩萨发菩提心具有大神通力,能够到一百个世界示现为佛与大菩萨渡化众生。有了这样的神通才表明真正进入了住位,发心住的菩萨初发心时成正觉。

而我们平时也经常说发菩提心,但我们所发的只是“欣乐心”。对佛法诚恳与信任而已,并不是真正的菩提心。

如何才能开悟?

我们平时所说的“开悟者”只是不再造恶业,明白自己的心性与佛无二无别。

但达到开悟之后还需要继续修行。开悟者连发心住菩萨的神通都没有具备,别说一百个世界,就连在这个世界中都无法示现佛身为众生说法。

这就像从小学、中学、高中最后到大学的一步步教育,每一步都是为后一步做准备。

佛教中的修行也是如此,一位一位而不能跳跃,绝不是禅宗所说的“顿超直入,立证菩提”。

这个成佛只能说是明心见性而已。与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的大悟不同,释迦牟尼佛经过了三大阿僧祇劫的修行才获得了大悟。

就如神童哪怕在智慧上并不比一位经过一系列教育的大学生差,但他却完全不了解教育的一步步过程一样。

因此,哪怕是“顿超直入,立证菩提”,也是宿世修行的智慧在此时得以显现而已。

龙女即身成佛,善财童子即身成佛,都是无量劫来修行的结果。所以,顿超直入是由渐而顿。

不仅佛教修行没有便宜,生活中也没有便宜可捡。

某些人突然地发财,某些人突然陷入困顿,都是前世与宿世的因缘。学习中也是这样,有的人一学就会,有的人笨得很,怎么学也不懂。

一学就会的人因为宿世积累的智慧才能有今天的“顿”,开悟也是宿世功德积累的结果。对于学佛的人来说,我们不能贪图便宜。

参禅靠自己,念佛靠他力

参禅靠自己,而念佛则是依靠他力。通过观想与称名阿弥陀佛或观音菩萨,就会得到他们的加持。

现在流行的念佛法门就是这种依靠他力的修行方式。而参禅却完全不同,参禅的道友会说“佛来佛斩,魔来魔斩”,完全是自力的。

念佛的人则完全不同,是要求见佛,仰仗佛菩萨的功德。念佛、观想佛才能得到佛的加持力。两者间的区别大家一定要弄清楚。

在生活中,如果前世有与佛教的因缘,如念过佛、信佛,则今生遇到佛法时便更加兴奋,也能更加投入进佛法中。

如果没有这种因缘,就不见得会有这种热情与投入。地球上现在有六十亿人,信佛的人也很多,但真正投入的却不多。

你会为佛法付出很多吗?不付出又怎么得到!信只能得到信的功德,付出多才能有更多的功德。这个与念佛得到的加持是毫不相违背的

今生得到佛菩萨的加持,是前生乃至宿世的善根因缘。因为这份因缘的存在,我们才能在今生听闻佛法时有深刻的触动,在开始信佛的时候有种战栗的感觉。

产生战栗感觉的原因在于善根深厚,脱离佛法太久,突然得到加持力的缘故。而有的人听到佛号时感觉喜欢,但并没有激动的感情,也没有付出。

如果想超越,就必须付出努力。付出的力量越大,超越的越多。我们学佛的人也是这样,必须一步步超越。

寂静法师,教育和尚-寂静法师,四川绵竹人,毕业于西工大飞机专业,后继续学习于GTE、北航、北师大、川大、俄罗斯CIAM。

现任四川德阳高尊寺住持,金湖大佛寺、上海会龙寺首座。主张「欲弘扬佛法,先弘扬法师」。对佛法原理在教育、养生上的应用有心得。

佛法说,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里都藏有一个超级大宝藏,这个宝藏如果被我们找到并开发, 我们的生命就有无限的可能和翻天覆地的变化。

对于我们的生命来说,如果我们遇不到佛,我们可能永远也无法开发自己的宝藏;如果我们遇到了佛,知道我们内在藏着宝藏,就会想办法把我们外在的污染和障碍去掉,让内在的美好显现,生命也因此更有价值和意义。

而我们生命中的这个内在的宝藏,就是如来藏。如来藏是什么呢?就是如来的宝藏。当它未显化出来的时候,就好像碧玉藏在石头中间,当它显化出来时,就叫佛性,就叫法身。

佛正是因为开发出了自己的如来藏,所以他证悟了,获得了法身。我们凡夫呢?虽有如来藏,但是不起作用,因为我们的如来藏被贪嗔痴慢疑包裹住了。

所以我们要看到我们内在的如来宝藏,看不到就是糊涂,能看到就是觉悟。

看不到宝的人会拼命地在外面找宝,用尽各种手段想要获得金钱、地位、名利;看到宝的人只做一件事情,就是努力向内开发。因为这个宝藏蕴藏着无穷无尽的智慧、能量和光明,只要内在的这块宝开发出来了,无需拼命,外面的金钱、名利、地位自然出现。

所以,与生命有关的所有财富都在我们的生命之内而非生命之外。唯有向内看,向内找,向内开发,才能让世间和出世间、物质和精神的所有财富涌到我们的面前。

点击阅读:原创丨寂静法师:如何开发如来藏?

编辑|建君
审稿|政潮
素材|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

父母专场!11月16—22日四川·德阳【爱我中华教育养生营】报名啦!

如何解决焦虑、不安等烦恼情绪的问题?(内附佛法的六大秘诀)

她从小学佛,成为哈佛博士,并首创哈佛禅学课,弘扬中华文化!

点击【阅读原文】,关注【教育和尚—寂静法师】微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