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数字乡村怎么建?要点+指南→

益读社
2024-09-17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近日,《2024年数字乡村发展工作要点》《数字乡村建设指南2.0》陆续发布。

工作要点围绕今年的数字乡村工作,从9个方面部署了28项重点任务:

筑牢数字乡村发展底座、以数字化守牢“两条底线”、大力推进智慧农业发展、激发县域数字经济新活力、推动乡村数字文化振兴、健全乡村数字治理体系、深化乡村数字普惠服务、加快建设智慧美丽乡村、统筹推进数字乡村建设

建设指南则在1.0的基础上聚焦当下数字乡村建设工作现状作了优化完善:

将原“公共支撑平台”内容纳入“涉农数据资源”,将“智慧农业”从“乡村数字经济”中单独成章,将“建设发展模式”和“建设过程管理”整合优化为“建设方法”,并补充市级层面工作任务,明确省、市、县三级任务分工:

省级层面应发挥好数字乡村发展统筹协调机制作用,统筹制定数字乡村建设实施方案、标准规范、扶持政策,抓好资金投入、监督考核等工作,跟踪重大工程、重点任务落实,协调解决数字乡村建设重大问题;

市级层面应做好区域内数字乡村顶层设计、统筹协调、督促指导等工作,落实建设资金,完善配套政策,形成跨部门合力。

县域是推进数字乡村建设的主战场和基本单元,县级层面应强化数字乡村建设主体责任,推动各项工作任务落细落实。

益读社研读两份文件内容时,注意到提出关于涉农数据资源、农文旅融合发展、数字乡村发展模式探索等内容均有详细表述,摘录梳理整合,分享给关心数字乡村建设的朋友。

图片由AI生成


涉农数据资源汇聚、共享、开发

加快完善乡村数据资源目录体系,实行动态管理。

推动涉农数据资源天空地一体化自动采集。

推动各类涉农数据汇聚共享、统一赋码,实现“一数一源、一源多用”。

加强数据安全管理,形成各部门各单位间数据横向打通、纵向贯通的格局

以县域为单位,构建多源、多级、多专题的乡村基础数据库。

逐步探索建立省、市、县三级数据开放共享机制,省、市平台提前规划设计好各类数据接口,县级部门作为省、市系统平台的数据采集和使用终端,避免县县建平台形成新的数据孤岛。

开发满足数字乡村发展需求的数据产品和应用。

探索开展涉农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建立涉农公共数据资源登记制度和授权运营情况披露机制

加强对农村地区公共生活的空间布局、建设质量、利用情况等数据的动态监测与分析,为乡村建设提供数据支撑。

积极推进耕地种植用途管控试点,利用数字化管理工具加强耕地“非农化”、永久基本农田 “非粮化”监管。

鼓励支持编制和发布优势特色农产品价格指数。

围绕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的实际需求,面向金融信贷、农业保险等领域,逐步建立健全涉农数据与银行保险机构公益性共享机制,利用全要素全产业链的数据支撑解决农户投保理赔、信用评价、抵押贷款等难题。

鼓励涉农企业开展数据管理国家标准(DCMM)贯标,提升数据管理意识和数据开发利用水平。


农+文+旅如何融合发展

运用网络直播、App、小程序等,实现信息发布、在线预订、产品销售,打造和推介旅游品牌,探索利用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技术开展沉浸式旅游。

鼓励休闲农业园、农家乐、民宿等景点设施接入互联网服务平台。

推动数字技术、数据服务赋能农特品牌网络运营和特色产业转型升级。

探索发展共享农田、共享农庄等新业态。

积极鼓励引导电商客服、移动外呼、人工智能数据标注等数字服务产业落地乡村,为农民提供更多就近就业机会。

探索打通县级融媒体中心与第三方平台对接共享的通道,有效对接乡村治理大数据资源,着力打造基层主流舆论阵地、综合服务平台、社区信息枢纽。

推进公共文化云基层智能服务端的建设与应用,以直播、点播、艺课等形式丰富农村数字文化生活。

增加数字化图书、影音作品等资源供给,提高农村地区全民阅读、全民艺术普及等数字化服务水平。

打造区域电视门户和智慧化平台,推动党务政务、学习教育、文化娱乐进村入户,巩固壮大舆论阵地。

发掘创作本地乡村优秀“三农”题材作品,建设本地乡村网络文化创作题材作品库,培养一批高素质乡村网红和乡村文化网络主播,推介本地乡村文化,传播乡村蝶变、共同富裕等相关故事。

推出一批乡村体育旅游精品线路和网红打卡地。

鼓励依托主流媒体,充分运用网络直播、短视频等平台,打造“乡村体育达人”“乡村体育网红”等栏目,传播乡村体育正能量。

运用数字技术助力办好中国农民丰收节。

积极推动已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具有地区或民族代表性的、保护成果显著的传统村落在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建设单馆

以图文、视频、3D影像等形式展示古镇古街、祠堂民宅、廊桥亭台、古树名木等农村文物信息,经过故事加工创作后,通过融媒体平台、乡村网络主播等方式对外宣传展示。

对农村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数字影像记录与保存,通过直播、短视频、纪录片、网络综艺等方式传播,提供立体式、全景化展演和实景游戏互动等形式的数字化体验。

借助电子商务、网络直播等方式,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打造嵌入乡土文化的乡村文创品牌。

依托广电网络资源建设的国家文化专网和文化大数据中心,贯通乡村各级各类宣传文化及教育机构。

搭建文化数据服务平台,服务乡村文化资源数据采集、加工及挖掘。

为农村居民积极营造清朗有序的网络环境。规范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加大互联网宗教有害信息治理工作力度。

持续深入开展“清朗”等专项行动,对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等情况进行排查,清理网络制作传播中的风险隐患,遏制农村地区互联网违法违规信息传播。


乡村人才数字素养如何提升

加强基层干部信息化培训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对县乡两级涉农干部、村“两委”班子成员开展培训,通过对信息化有关政策法规、基础知识的学习,提升对信息化的认知和实践能力。加强培训工作统筹,避免多头调训、重复培训。

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数字化技能。用好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训、高素质农民培育等项目,利用数字化学习平台,组织开展智慧农业建设、现代化良田建设、农村电子商务应用、乡村治理数字化等专题培训和实地访学。

提升农民数字素养。持续组织开展农民手机应用技能培训,完善线上培训功能,丰富数字培训资源,引导动员社会力量为农民开展线上线下形式多样的信息化培训。鼓励各地设立专门的乡村基层干部和农民数字素养提升项目,开展针对性培训。


数字乡村建设运营模式探索

数字乡村涉及应用场景多,既涉及公共服务,也涉及经营行为,要准确把握不同场景下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应根据不同建设任务和建设内容,选择适宜的建设运营模式。探索采用政府投资社会主体运营、政企合作建设运营、企业投资独立运营等市场化建设运营模式,实现可持续运营。


数字乡村建设资金从哪来

统筹使用财政资金。按规定用好现有项目和资金渠道支持数字乡村建设,以数字乡村建设重点项目为载体,因地制宜研究确定资金使用方式,鼓励采取政府购买服务、先建后补、以奖代补等方式,积极探索适应不同主体、更加科学有效的财政支持模式。

创新拓展金融方式。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保险机构加大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力度,支持农业农村重大项目实施,加大投融资模式探索力度。

引导社会资本参与。鼓励各地探索培育一批合作运营模式清晰、有稳定收益的数字乡村项目。

扫码查看

2024年数字乡村发展工作要点

扫码查看

数字乡村建设指南2.0 

—- END -—

往期推荐

西安能否构建数字文旅金融中心

AI越来越像人了,你慌不……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益读社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