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胡因梦谈“在关系中修行”(深度长文 值得收藏)

感恩关注👉 花雨满天生命家园
2024-09-04

关系,是全人类逃不过的课题

即使你已经决定要脱离滚滚红尘
进入到所谓的开悟解脱的修行
即使你已身处深山老林里
在一个寺庙里面闭关修行
不和任何人互动
你仍然有关系存在


中国是一个追求和谐关系的社会,关系是这个社会最重要的一个运作活动,但是中国人目前所建立的关系还有非常深刻的层面还没有碰触到。
正是由于这些深刻的属于内心最深处潜意识里面最阴暗面的部分没有办法勇敢的在人际关系里面拿出来分享,拿出来连结,所以在所有的关系里,我们看到的比较偏颇的、多比例的大部分是所谓的角色的扮演。
角色的扮演阻碍了真实关系的流动。特别是在一个男尊女卑的社会,在一个父权仍然是非常明显的社会,它有非常固定的君臣、父子的角色的扮演,在这种情况下,其实有许多追求亲密连接的女性们是非常失落的,内心有很深的哀伤、匮乏、孤独、寂寞。
也因为这种不能连接,再加上这个社会的男性有很多在外面发展的机会,女性也有很多,不要以为只有男性有机会,女性在外面有三角关系的也非常多。
在这样表面有传统和束缚,私底下其实是非常开放的社会,特别是性关系、亲密关系非常开放的社会,乱象一定会产生。
作为一个咨询师和身心灵的导师,我所接触到的朋友们,所有的困难,所有的痛苦都是源自于婚姻无法建立真正的亲密性等种种的问题。
在工作坊里面由于大家都敞开来讲出最深最私密的话,所以你看到的情况真的是非常的普遍,于是也就促使我在这一次的演讲里想把这个所谓的“关系中的修行”做两个小时的分享。

关系这个议题,全世界的人类,即使你已经决定要脱离滚滚红尘,进入到所谓的开悟解脱的修行,即使是跑到一个深山老林里面,在一个寺庙里面闭关修行,不和任何人互动,你仍然有关系存在。
那个关系就是自己跟自己的关系。今天就是被放逐在鲁滨逊漂流的孤岛,你仍然有关系,所以关系是这个宇宙中逃不掉的挑战和议题。
现在有很多人想要透过一种形式化的修炼获得一种解脱,但是往往他们修到一定的层次,在禅定关系上好象有一定基础了,但是一回到关系立即破空。我们的人格特质没有多大的改变,大部分的人还是在惯性的轨道里运作。
所以最真实的修行,所有最好的、最优秀的、真正获得解脱的,具有高智慧的精神导师们,当他们给予我们一些所谓灵性上的教诲的时候,所强调的修行永远要透过“关系”这个道场,关系才是见真章的道场。

一个婴儿在母体里面孕育的过程,大家都以为一个婴儿存活的条件就是母亲的脐带输送的养分。
事实上真相并非如此,婴儿真实的养分其实是宇宙无所不在的创造能量,也就是说有一些“文化”,有一些文明会把它称之为“上帝”,有一些文化称之为“道”,有一些文化称之为“阿拉”,有一些称之为所谓的“佛性”。也就是说有一个无所不在的力量。
(现场宝宝哭)这里有一个BABY,他大概已经有三四岁了,在他这个年龄就已经确立自我了。
在3岁确立了自我之后,这个孩子就开始有了他的独立人格,大人带他到这个场子来,希望他乖乖地听演讲,但是他有他的自由意志,他不可能完全听爸爸妈妈的指挥。他有他的欲望,他有他的需求。
所以做妈妈的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她今天用一个打压的、体罚的方式,这个孩子就有某一部分的欲望和自然的情绪的流露就会被控制下来。
然后爸爸妈妈就会告诉他说:你在这个场子里面如果吵闹就是一个不乖的小孩,这个标准就会在他的身上树立,这个标准就会形成这个孩子内心里面想要做出某种行为来取悦他的爸爸妈妈的一种本能。
因为他不活出这个本能的话,不活出父母亲的规范和标准的话,他知道他就不可能得到肯定和喜爱。于是,他就知道他的生存是会受到某种程度的威胁的,他本能的就要培养一个取悦的心态。
当这个取悦的心态产生的时候,当他臣服于所谓的教条、伦理的时候,他就有一部分原始的欲望被压抑,这个里面有很多运作的活动被我们理想的标准设定为邪恶、负面,内在的小魔鬼,或者是内心层次里面不懂事等等的一些反应。
这些反应模式被打压之后这个小孩就在他的内心里面形成了所谓阴影层跟超我之间的二元对立。
这个阴影层和超我之间的二元对立,自然的会造成内疚,造成自我谴责,造成自我怀疑,甚至会有自卑,甚至会有不安全感等等的内心的反应,而这一切都会导致这个小孩开始学习把自己物化。
所谓的物化,就是角色的扮演,臣服于社会的某种规范。当然在一个小婴儿的发展过程中,事实上在被哺育的过程中,父母亲根本就不认识这个孩子真正的真实的真相,而孩子也不知道爸爸妈妈是怎么一回事,所以一定不可避免的会有一段被物化以及物化其他对象的过程。
但是这个物化的倾向到了长大成人,如果还不能把它穿透、突破和放下,我们就会带着物化的倾向进入到各种关系里,特别是亲密关系。
现在有这么多人在寻求伴侣的过程中,其实是带着条件的。对方一定要有某种程度上的经济条件,要有一些地位,要能够带给我们生存保障等等。
男人对女性的要求,至少女人外表要有美感,或者是她的世界也要有独立自主的能力,或者必须是有柔顺的特质,能够让我作为一个男性的内心里面能感受到阴阳之间的平衡,于是我会带着很多的条件去选择我们的伴侣。
而所谓的吸引力的产生跟爱情的产生,事实上和所谓的条件又没有直接关系,所有的爱情和吸引力的真实的感受,彼此之间的张力的发生。
其实是跟更深的因果律,或者是荷尔蒙、生理需求,甚至是一种能量和能量之间的频率振动的共振的条件有关。
所以,人们在社会的物化体下,在人的本能与深层的因果律的影响之下进入到关系,选择婚姻,可是又因为并不是顺着我们的本意所产生的关系,就很容易在开放度很高的社会里面,在有很多其他选择可能性的情况下跟其他的人发生更真实的能量的互动。
所以,我开始的时候企图说明,每一个婴儿来到这个世界,没有从母体诞生出来之前,在母亲的体内所接触到的能量其实最主要是源自于宇宙的创发的、原始的生命的源头,这个源头是各大宗教所给予他不同的名字来说明它的存在。

人透过跟源头的连接,这个源头的振动频率是非常高的,我们跟他连接以后我们会有一个非常强烈的活着的感觉,有极高的生命力,自然的会有内在的喜悦,他有一种能量不受阻隔的无边际的效应,这个效应让一个诞生出来的孩子自然地在没有受到社会熏染之前是自在的,其实带着某种程度的解脱。
但是到了三四岁的年纪,开始有了自我之后,他原先的高振动频率慢慢的会丧失掉,因为规范会让我们体内的振动频率降低。
于是我们慢慢的开始学会了在规范中生活,就进入到了一个例行公事的运作模式,这个模式会造成我们每一个人越来越感觉到内在是僵固的,越来越迟钝,越来越无感,我们的知觉在某一个当下获得焕然一新的可能性越来越低。
当我们更新复苏的本能受到制约,而被打压下来之后,人就有一个本能,要在别人身上、要在其他人、事物身上寻找能量,寻找再生的可能性。寻找一个新的刺激。于是,外遇就产生了。
因为我们都渴望突破一种不痛不痒,知觉迟钝、停滞的一个能量的僵死状态。所以发展外面的关系变成了唯一的救赎,唯一的管道。
但是每一个人,每一个男男女女,在任何一个关系里面,甚至是超越亲密关系的其他关系,我们都有一种本能是渴望忠诚,渴望忠贞,渴望不变,渴望关系有一个安全保障,渴望我们的对象是永远忠实于我一个人的,不要把他的爱和他的关怀分散给其他的生命。
每个人都有这样的本能,但是每个人又有刚才所说的需求,所以就产生了非常大的冲突和矛盾,这些都是我们在进入关系之后必须进行的观察和思考。

我们因为压抑,因为要因循规范,因为要取悦,而把真实的欲求和感受压抑下来了,进入到关系以后,我们就开始不能够用一种正确的方式去呈现我们内心里面最深层的脆弱。
我们在关系里面很少有勇气可以跟我们所爱的对象坦诚“我正在嫉妒”,“我正在产生想要占有你一个人,不愿意把你分享出来的占有欲”,“我正在产生怕被抛弃的恐惧”、“我正在产生在权力欲的争夺过程中很怕占下风的恐惧”、“我很怕跟你在互动的过程中被你看扁了,被你否定了我的价值”,或者是“很怕我们之间你凌驾于我之上,我没有办法扮演一个胜出的角色”,我们所有这些内在的脆弱和恐惧,基本上是没有办法100%拿出来分享的。
因为不能分享,因为早期已经灌输进来了很多的理想标准、要求、压抑,所以进入关系之后我们就自然的仍然需要角色扮演,仍然会带着一副人格面具在关系中和对方互动。
这个互动的过程中,就形成了特定的沟通模式,这种沟通交流的模式就是没有办法非常直截了当的快速的揭露自己,而必须用一种迂回的方式沟通。
男性有男性的迂回方式,女性有女性的迂回方式,女人最害怕的就是在关系中丧失连接。男人最害怕的是在关系中丧失他的自主性。
所以每当女人最深的害怕连着恐惧产生的时候,会用一个迂回的沟通方式企图再度连接。她的迂回方式就是要去说服对方,跟对方讲很多的道理,或者是用一种女性沟通的方式,让对方能够产生想要了解连接的欲望。
如果这个女人也观察到这个男人怎么在我们的亲密关系中连接程度很低,可是他在外面和别人连接又挺好的,为什么他跟他的朋友,他的同性朋友,甚至是其他的异性都有说有笑,唯独回到家里,关着门和我的连接就有一种疏离感,有一种距离,如此就有一种内心很层的恐惧感产生。
于是就用迂回的方式说,她不能直截了当的说:我需要你的关怀,我需要跟你有紧密的连接感,感受到你是爱我的,或者说我是爱你的。没有办法用直截了当的沟通方式。

男人有没有办法用直截了当的沟通方式说:我很害怕你有其他的发展,因为你长得非常的貌美,你有很受欢迎的人际关系的魅力,所以我很害怕把你的注意力转向别人。
男士很可能就会用一种所谓的三从四德的标准要求妻子必须在家里乖乖的扮演角色。
他没有办法对他的妻子和他的爱人很直截了当的表达说我其实很脆弱,我其实很害怕失去你,我希望你能够永远呆在我的身边,作为我忠实的伴侣,我希望跟你相处一辈子。
由于这些深层的恐惧都不能呈现出来,所以我们用的迂回的方式在沟通交流,导致适得其反。
关系越推越远,当关系之中的这种疏离感没有办法突破的时候,自然内心就会匮乏,这时候很容易在外面有任何的机会,对方如果能够带给我们某种程度的抚慰,我们就会外向发展。
所以关系中的交流,关系中突破一种内心脆弱层面的真相,突破这些真相,突破我们想要掩饰的内心深处的阴影面的问题,用最诚实、最坦白的方式跟对方交流,这一门沟通的艺术是非常不容易达成的。
以我所观察大部分的男男女女,很多的问题都是发生在沟通的问题上。

人只有透过亲密关系里的一种紧密的互动,特别是肉体关系的紧密的互动,我们才有一个可能性可以碰触到最深层的问题,才有一个可能性可以突破所谓的角色扮演,然后把物化的倾向克服。
但是在克服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明白,我们大部分的人其实都有一种心理学所谓的根本焦虑,或者在《金刚经》里面所说的根本性的畏惧,但是这个恐惧并不是怕鬼或者是怕什么的恐惧,而是在身体的精微层面,也就是说在我们的神经系统中,以及我们的经络系统中,你要修行到非常细腻了,就会体会到有一个无所不在的根本焦虑。
这个根本焦虑会促使我们产生一些反应模式,促使我们不加思索的在关系里面扮演照料对方的角色。有非常多的人进入到关系不假思索的开始照料对方,在《懂得爱》这本书里面讲得很清楚,照料、照顾不等于真正的关怀。
照料、照顾的本能是源自于想要摆脱内心深处的根本焦虑,透过这个根本焦虑产生一个本能去照料对方,因为这个照料的活动里面有把对方婴儿化的倾向。我们把对方婴儿化之后,事实上也就是把对方物化。
我们扮演一个很安全的照顾者和照料者的角色,在里面会有一个感觉,我是站在一个帮助你的位置,而你是被帮助的对象。
透过这样的互动,一个不平等的互动,看似是关怀,事实上是从根本焦虑产生的逃避倾向,在关系中我们会发现有很多的男男女女在面对他的伴侣关系的时候,会进入这个模式。
一旦进入到这个模式,就自然的把对方物化了,把对方婴儿化就是把对方物化。在物化的互动中是不可能有平等的相容、相知和交流的。
以我的观察,这个照料的模式也是非常非常普遍的,我们必须要了解照料的模式是需要克服的。
所以把照料者的角色放下,揭露内在最深的脆弱,包括我刚才所讲过的所有的这些脆弱,允许我们内在的那个小孩,让他能够流露出来。
从小我们跟父母互动,其实都已经建构了内在的内化的爸爸妈妈,这个内化的爸爸妈妈在心理学上称之为“超我”,我们是带着这个巨大的超我进入关系里的。
当我们和对方互动的时候,如果不把“超我”的作用力放掉,就没办法把内在小孩放出来。这个内在的孩子如果不能解放出来,我们和对方的互动就没有办法。
如果你的内在小孩跟我的内在小孩不能很自在地玩在一起互动,就没有办法达成这样的一个状态,那么那个深层的默契就没有办法理解。
换言之,两个人一定要把防御心、面子问题、尊严问题,好强的问题,角色扮演的问题,父权意识或者是母权意识全部都放掉之后,内在的孩子和孩子之间才能平等的互动。
但是这个内在孩童互动的时间也不能太长。太长的话,也有的人会运用所谓的自恋型的边缘症的特质,就是带着自我中心式的婴儿需求或者是婴儿表现来控制对方,这也是一个非常高度的控制手段。
因为当你变成一个带哺的婴儿的时候,对方不断的喂养你、照料你,就可以满足他的照料者的需求。
这个时候你又以被照料的方式控制了对方,对方也用照料你的方式控制了你,而这种物化的双向的互动的模式是一定要转化放下,两个人才可能进入到真正的紧密关系。

现在社会大家比较擅长阅读一些比较简化的书籍。这些简化的道理我们一看就懂,就以为掌握住了关系的互动,可是必须要有一些心理学的复杂的分析的基础,才能了解关系互动中的潜意识暗流。
男人不想沟通是普遍的问题,是因为害怕受到控制,丧失他的自主权。女人过度沟通是因为害怕失去连接,这两种沟通的模式都会导致亲密感的消失。
所有灵修的训练建构的都是自我觉察,自我觉知。但是这个觉知的背后一定要有心理学的基础,再进入灵修的训练。
我们就可以以心理学的基础加上觉知的训练,正面的训练之后,在关系里每当我们神经质地想和对方连接的时候,要立即察觉到这个里面有多么深的不安全感,有多么深的恐惧,有多么深的害怕因不连接而产生的孤独。
我们害怕面对这种孤独跟被孤立、被遗忘的状态,我们要带着觉知去突破这个关系。 
男性也要带着觉知非常清醒的看到,当我们排斥女人,以咄咄逼人的表达方式或沟通方式的时候,必须要看到对方是多么的渴望两个人能建立真正的亲密关系,而把男性的尊严、男性的自主的需求先暂时放到一边,换位思考,去体会女人内在的痛苦,内在的脆弱和哀伤。
在亲密关系里面我们必须要放下自己顽固的一套运作模式,以对方的起心动念的动机来看事物。但是大部分的人在聆听别人讲话的时候其实是不会去听话中之话的,以及话语背后最深层的动机。
我们几乎听的都是表面的这些说辞,这些内涵,所以我们看不到背后的真相。那么我们也就没有办法产生洞见,没有办法因为洞见而产生理解,因理解而产生同理心,丧失同理心之后一定在争夺权利的过程中延续非常长的时间。
几乎每一对男女都有一个权利争夺的阶段,这个阶段可能长达一辈子。永远都在强调我的重要性、我的正确度,然后否定对方、打压对方、排斥对方,这样的一种敌视的状态,到他们死亡的时候都没有解决。
现在放眼望去大部分的男男女女也都似乎还没有突破这个权利争夺期的挣扎过程,如果不能突破这个过程我们就没有办法付出守忠的承诺。

婚姻关系是需要把这份关系视为一份信仰的,亲密关系就是信仰,如果我们不能把它当成信仰来看待,在内心宣誓我要付出永久的承诺,我们就会在权力争夺期度不过的时候产生三心二意的其他选择的需求,逃避一份关系带给我们的挑战。
我刚才一开始就说过,亲密关系带来的挑战是所有的挑战里面最强烈的。关系里面,所谓的亲密关系也包含了亲子关系,当然指的就是两亲关系,同时也有各种各样的关系,其实都是要达成一份亲密性。
这份亲密性的形成是不需要太多的话语沟通的,要源自于一种基本的信赖,但是这个基本的信赖跟一种很根本的信仰的态度是大部分人缺乏的,特别是在没有信仰的社会更难建构起这个根本的诉求。
有的人天生是很忠诚的,但是他进入到关系里面发现他的伴侣不忠诚,于是原先忠诚的倾向也会慢慢消失掉。
因为他觉得我忠实你不忠实,那我太划不来了,我也应该玩一玩,随时有可能蜻蜓点水的游戏来平衡我自己,为我自己平反。
所以有很多人他的忠诚度也会在一个集体运作模式是不忠诚的模式之下造成人本信仰的丧失。
那么在不忠诚的关系里面我们得到了什么?在忠实的关系里面我们得到了什么?这是在目前社会非常需要探索的。
在不忠实的关系里面我们得到的是新鲜感,我们得到的是再度被肯定的可能性。
从个案经验来看,我发现男性在外面有小三,包二奶等问题,大半是源自于他们在原先的配偶关系里面得不到肯定。

为什么原先的伴侣关系由热恋开始的,结果到吃喝拉撒几年之后,彼此之间的尊重就不见了,欣赏也不见了,话语里面的肯定和鼓励的东西也不见了。
因为我们一旦进入到例行公事的生活,就开始进入到不知不觉。我们的觉知力不会因为到道场参加一个禅七,培养了十天的觉知,再回到日常生活后仍然可以继续延续。
我们的觉知就是会在日常生活的惯性的吃喝拉撒的运作过程中逐渐丧失掉的。
当我们丧失了这个觉知,我们就丧失了通过感觉,也就是眼耳鼻舌的一种真实的能量的运作,去体会自己、体验对方,这样的可能性会逐渐失去。
我们就会进入到头脑的运作。头脑永远都是在惯性模式里运作的,因为日常生活中我们永远不断地要规划,要设计,要预想未来。
我们也会因为日积月累和一个人相处,以后就在这个人身上看到了他的惯性模式。于是我们就会预测他有这个表情的时候会进入什么样的惯性模式,我们会在他的身上下一个结论,我们对他抱持着一个旧有的记忆。
这个记忆随时随地会形成我们对这个人的成见,一种认知的模式,当我们进入这种成见认知模式,以及惯性运作轨道的时候,我们知觉的敏锐度,我们随时在当下发现真相的新鲜感就不见了。

当这份新鲜感不见了,我们又在对方身上设立了非常多的预设的信念系统的时候,我们很可能就会有批判的言语顺口而出。
我们就会有一些讥讽的态度会出现,而这些讥讽的,在对方的感受上是不友善的对待的方式,会逐渐地让他感觉到丧失了对你的信赖。
时间久了之后他就需要在外面寻找另外的肯定,有别的人会以新鲜的眼光看他,而看到了他的真实面貌,或者是欣赏到了他的一些特质,这时候他一定会在外面寻找到他的价值。
所以很多的问题是这样形成的。也就是因为例行公事所形成的一种负面的惯性而导致的。
所以所有的禅修,特别是在家的禅修,所要强调的就是在你的真实生活中的重要关系人的互动过程中,你能不能永远用崭新的眼光看你眼前的对象。
当你能够用崭新的眼光去看你的对象的时候,也就是说你必须要把你里面已经灌进来的很多的模式要放掉,你才能够直接产生能量的连接。
不要讲是亲密关系,就以我身为一个所谓的身心灵的导师跟学员们互动的时候,我都会发现能够跟我直接产生能量上连接的人寥寥无几。
每一个人来到我的面前,都带来了畏惧,崇拜,美化,幻想,或者是某种程度的预期心态,或者是想透过你肯定他自己。
我们遇到权威人物,我们的本能反映是想透过这个我们所认可的对象去看到自己有没有被肯定,然后获得自己的重要感和价值感。
当我们带着这么多东西和一个人互动的时候,我们有可能和这个人真正的四目交接吗?有可能真正的产生能量跟能量上的情感的真实连接吗?非常困难!
而这一种的不能连接所带来的距离感,甚至是能量场上的压力感,他都不止是头脑的认知而已。一个已经敏锐化,精微化的人,敏感化的人,他会实实在在的体验到这不是一种头脑的认知,这就是一个所谓气场上的真相。
这个气场上只要有制约、有恐惧,有预期心态,有投射心理,有一些幻想,就不可能产生所谓开放、放松、坦然、直接的人和人的关系。
导师跟学生之间的关系是这样一个状态,但是我们进入到亲密关系,我们同样也会把对方投射成为一个家长,父亲,父权,或者是老师,或者是一个权威人物,特别是对男性,女人对男性。
也有可能是男性对女性,特别是这个男性如果在他的原生家庭,他的母亲是一个掌控性很高的人,是一个非常权威的大女人主义者,这个男性也可能进入到一种关系。就把你投射成一个很恐怖的妈妈,然后他就会用一种预期心态跟你相处。
这个预期心态里面就有很多的尊严、面子、好强、躲闪,遇到压力的时候不敢突破冲突、愤怒,不敢在争执中带来成长,在争执中把自我的真相揭露出来,两个人产生再度的连接。于是就在预期心态中度过了一辈子。
所以内化的权威带来的问题真的非常非常的严重。
同时人类还有一种政治化的倾向。因为政治这个东西讲的就是位阶,顺服、掌控两种关系,他代表了Power的需求。
人很容易把政治带到关系里,于是我们就会在关系里寻求Power,只要你在关系里寻找的是Power,而不是真正的亲密连接,这个关系不可能让你真正的满足愉快,产生爱!
这些倾向都是我们必须在所有的互动关系里面体验到的。当然都是源自于原生家庭,这是无可厚非的。

因为爸爸妈妈能够提供给我们正确教育的人太少了,他们的教育模式其实就是在一个生存非常艰难的社会里面,他们绝对是以事情为主,以生存为先,以效率挂帅。
父母亲他要完成一场生存的本能的满足,来养家,他一定要在这个运作的过程中把事情放在第一位,这时候他就会把养育孩子的细腻体贴的孩子所需要的状态摆在一边,就会训练小孩子在很小的时候一定要懂事,要自制,要规范自己,要乖顺等等。
如果孩子不听话,带有叛逆性,我们就用体罚的方式,或者是用强权的方式要求小孩子臣服于我们的POWER,让我们管教比较容易。
所有的训练模式里面是没有爱的,甚至在我们文革时代,以及之后的很多年的养育,很多爸爸妈妈是不在孩子身边的,是把孩子交付给祖父母或者是亲戚朋友带大的。
在我们的工作坊里面会看到很多的孩子都是欠缺最真实的父爱和母爱的环境里长大的,所以当他长大成人,即使是30岁、40岁、50岁,内心仍然有一个受创的小孩。
这个受创的小孩,在某一些情境下,在某一些心的交流之下,会流露出来,无可遏制的哀伤还是会源源不绝地流出来。所以工作坊就试图去宣泄和抚慰我们内在受创的孩子。
身为对方的亲密伴侣,很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我们必须明白这些心态的形成,而要试图扮演对方的好爸爸、好妈妈。某一个阶段的确是要扮演好爸爸、好妈妈的,如果我们是无意识的选择了一个需要被疗愈的伴侣。
他童年有严重的受虐的历史,代表我们心理也有一个创伤的儿童和对方的创伤的儿童是相应的,我们才会把他吸引来,形成了一个很困难的关系。
在这个困难的互动过程中,一定要突破很多的障碍,最后一定要扮演对方的好爸爸、好妈妈,带来一种疗愈,之后这两个人才有可能整合自己的人格,带着成熟的态度,未来可以好好的相处。
也有一些人他可能自己并没有经历过太严重的少年、童年的创伤,可是他有救赎人的需求,他有扮演上帝的需求,他需要透过救赎和扮演上帝的这种牺牲和奉献,去找一个社会边缘人,或者是找一个非常失意的人,一个在现实生活中没有能力应付的人,非常失败的人。
然后我们扛起他所有现实的责任,扮演照料者的角色,这样的人是需要透过救赎的角色的扮演,来满足内在的价值感,来弥补内心里面的低价值感。

人和人的互动有许多惯性模式需要去了解。
我们会发现很多的心理学家们,包括创人格原型的荣格或是《懂得爱》的作者等等,都发展出了一些观察蓝图。我们也可以透过深度心理占星学来了解人人都难以摆脱的惯性模式。 如果不能带着觉知去发现它们,在修行中达成自我完满,我们就没办法在关系里面进入到能量的流通;我们一定会卡在原先的惯性模式里动弹不得。 有一些人在关系里面的惯性模式是过度地想要确立自己,也就是没办法像我刚才讲的真实地聆听对方,而坚持他自己的意见才是正确的,以自我中心的判断和认定的想法去运作,无法配合对方、与对方合作来达成和谐的互动。
他坚持一定要以自己的模式运作,很主观,听不到别人说的话。
如果是这样的模式,那么一定会在关系中制造阻隔,甚至根本无法产生真正的亲密关系。各位可以看看自己,回顾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落入到这个循环中?
 还有的人在关系里面表现的方式是喜欢舒适、享受或化繁为简,不喜欢脱离自己的舒适地带去经验复杂的互动,一种深刻而强烈的互动,他追求的只是生活过程中的自我享受。 这样的人往往会被关系的挑战逼着从舒适地带跨越出来,进入到对方心灵的阴暗面,去进行一些复杂的互动、深化对人性的理解,甚至会被逼着进入三角习题里,去体验自己不愿意觉知的占有、嫉妒、怀疑、恐惧、被抛弃等等的炼狱考验。

往往你越是强调哪一种状态,就会来一个相反的命运上的挑战,逼着你去突破和学习。我们看到过太多太多的朋友,都被推入了三角关系的炼狱中。 还有的人在关系里面特别强调言语沟通,重视语言文字的美妙、流畅或是逻辑的正确性。 这様的人非常强调心智的品质,很在意这个东西。如果对方讲话没有逻辑,没有理路,他或她听起来就很不顺耳,老是想修整对方: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逻辑是什么?你可不可以再讲一遍?讲清楚一点。 这种习惯会让对方在心智层面上遭到威胁,而产生不太敢表达的反应,显然这种反应也会造成两个人无法产生亲密的连结。 还有一些人只在意她的小圈圈里的人都能活得安全无虑。这样的人嘴巴里不是丈夫就是孩子,要不然就是爸爸妈妈姐姐哥哥弟弟妹妹。
她总是努力地要搞定家人,让大家都安全无虞,然后就觉得小圈圈不会被外力侵犯了。 这样的人往往会因为过度追求保障而遭遇到命运带给她的相反挑战,逼着她从自我制约中跨出来,进入到她所不熟悉的大社会,去历经一番坚苦的历练,放掉她原先的掌控、依赖和执着。 这种类型的人往往会因为小圈圈里面的人没办法完全被掌握住,无法让他们都活得很滋养、被支持照料,而连带地让自己遭受到危难。 这样的人追求安全感的程度,可以到达当她感到不安全的时候会出现轻生自杀的念头,甚而把希望建立在死亡上面。我们也看到过不少这样的例子。 还有一些人的惯性模式是永远在别人面前表现出我是没有问题的,我是最好的。周围的人今天能有良好的成绩、得到疗愈或某种程度的成长,都是因为有我。 如果一个人在关系里面不断地强调自我重要性,那么肯定会令周围的人觉得很无能。你这么重要,那别人就难免微不足道了。
如果自己觉知不到这种模式,势必会面临被周围的人抛弃的生命挑战,有一天一定会被逼着地放掉自我重要感,捐弃不断吹嘘和强调自己的倾向。 
还有一些人过度追求秩序感,不敢进入到混乱或未知,不相信宇宙会照料自己。他或她只知道不断地亲力亲为、辛劳努力,追求做事的效率和精确性,靠着细腻的分析辨识来掌握住一切。 这样的人没有办法放下内心的紧绷和聚焦、学会随波逐流,相信这个宇宙有一股能量是时时照料着自己的。他只相信自己,而且一定要达成完美的标准。这个完美的标准里面有强迫症的倾向。
还有的人的完美倾向是不断洗手,一天要洗十几次。有的人是你进到她家里,绝不能留一根头在地上。
有的人是某一天伴侣不洗澡,就完全不能忍受,或者是家里的某些地方有脏乱,东西没有放回原位,就会非常抓狂。
强廹症的背后其实是不信赖宇宙、缺乏信仰,这也会带来非常大的关系中的压力。旁边的人会觉得极其无趣,因为这是一种无爱的物化倾向。大部分有这种倾向的人,其实重视的是事物的完美秩序,而不是人与人之间的爱与情感。
因此,当反应模式变成惯性模式的时候,就丧失了对生命个体的鲜活体验、理解和感受。如果你不能直截了当地感受到对方的真相,而是用某种标准、原则和对方互动,对方的感觉就是你根本不在乎他这个人。 还有一种人是什么事情都以对方为主,她是以顺应对方、配合对方来掌控一切。在《懂得爱》里面,作者称这种人为艺妓型的人。日本的艺妓是一个雇主来了她就取悦他,配合他,顺从他,展现出完全没有自我的特技。 在极度配合没有自我的状态下,大男人主义者是非常能在缺乏自信上得到疗愈的,但他们其实是上当了,因为这样的女人配合的动机完全是基于生存自保本能,里面没有任何对这位男士的欣赏或崇拜。 事实上,大男人主义者之所以需要顺从的伴侣,原由是他并不想要真正的亲密,他对真正平等的亲密关系是害怕的,他要的只是“我”的婴儿式需求的单方面满足,因为做个真正的成年人太麻烦了,对自我的挑战太大了,于是他决定放弃成长,简单粗糙地做个假汉子就够了!
也有一些人没有自我价值,只有和伴侣的钱绑在一起,跟伴侣的权力绑在一起,跟伴侣的地位绑在一起时,她才有自我价值感。换言之,绑在一起,没有独立自我价值感的人,其实也是被对方被自己物化了。 中国太多这样的人了,目前中国的男男女女能够突破物化倾向的,真的为数不多。我们急需从物化的层次上继续成长,往更高的精神和灵性层次去发展,达到做一个整合与成熟的人的标准。
这样我们所谓的中国梦才能真正实现啊,因为关系的和谐或成熟与否,决定了一个社会是否真的进步了! 现在我们放眼望去中国梦还是蛮表面的。真正进步的国家呈现出的首要征兆,就是男人对待女人的方式是平等尊重的,女人的自我价值以及自我实现能力都高到了某种程度。
所有落后的国家几乎都是父权挂帅的,包括中东这种饱受落后所苦的国家亦是如此。

事实上,前篇所说的惯性模式,就是东西方宗教和命理玄学所强调的因果律。有经验的人都知道,这是极难改变但又必须转化的内建力量。
而真正能带来转化和改变的,只有不断地觉知显意识和深层意识里的真相一途,其他的方式都只是一些抚慰和宣泄罢了。那么试问谁最能帮助我们看到真相呢?显然就是周围最重要的关系人了!
如同海灵格老师的家族排列原理一样,关系中的因果债和难以转化的负面循环,只有靠着觉知到深处才会产生的臣服精神,方能让双方学会爱与谦和,而这显然不是上一篇所提到的取悦特技。
人到最高境界的时候一定是臣服的,不是顺从主流社会的某种教条、规范所达成的服从,而是通过人生的历练、非常深刻的学习和突破之后,终于了解到人的逆反之心所带来的苦果,体尝到了个中滋味,明白了过度伸张自由意志、过度自我中心的结果,只可能是自己倒霉、别人受苦,没有别的了。
这个社会里大部分的人是不喜欢逆者而喜欢顺者的。即便你是一个有独立思考能力、很有原创性、很有特色的人,但如果与别人互动的时候跨不出自己的惯性模式,那么你也不会受欢迎,真的被欣赏。
成熟的欣赏之情,一向是奠基在“施与受”的平等交流和平衡性上面。

人活出了健全的自我、转化了婴儿式的依赖和索求,懂得平等地对待自己和他人,内心不再逃避铁的现实所带来的挑战,这时深层的恐惧和不安全感就会消减。
借着默观和信仰,以及扎实的自我认识和觉知,我们肯定能够发展出德性,而只有德性和恩典法则,可以带来净化、启蒙和解脱!

臣服和谦卑是一种神性的流露,是西方灵修的旨趣所在。东方的佛家修行方式和克里希那穆提强调的揭露式洞见如出一辙,属于自力救济的途径。
二十一世纪人类获得幸福和救赎的可能性,就埋藏在东西方修炼途径的整合之中。
完全靠自立救济、不关注有更高力量存在的东方途径,很容易沿生出自我膨胀和自大,除非这个人已经具备了十足的善根和美德,况且老实说,也鲜有几人能完全自救,包括我自己在内,尤其是流年的土星推进八宫时。
西方的信仰的之道,强调的则是和上主的关系先要建立好,然后把培养好的顺服、守贞、神贫的自我节制功夫,延伸到“爱邻人”上面。
这强调的是一种关系对等的修行,所以肯 · 威尔伯认为此途径无法真的突破最终极的二元分立,达到“不二境界”。
换言之,东西方的解药各自有所不足,但绝对可以互补。这两者拿来对比之下,我们会发现自我觉知、自立救济是最根本的基础,人和人之间的爱与相融则是进一步必须发展的能力。
东方传统重视内观打坐、避世独修,西方传统则强调投入参与、热情付出。事实上,一旦深入于双方的密修之道,我们就会发现耶、佛都注重悲智双运,或是热忱与空寂的融合。
因此,二十一世纪的个人道场不在寺庙教堂里,它就在曰常生活的关系之中,进行的方式就是理性清明地认识到,伴侣并不是来一味满足我们的期望、需求和幻想的,他或她其实是来转化我们顽强的惯性模式,帮助我们成长和朝着更高的层次去发展的逆增上缘!

涉及性的亲密关系是一种极深的能量交换,随着解放风潮发展至今,全世界的人多少都已经拥有了性行为的自由,但同时却相当缺乏对这股能量的认识。
从身心灵的整合视角来看,性能量的交流不但涉及到肉体,同时也会进入到我们的气脉、脉轮所在的精微体,而且停留的时间颇长,影响很深。
彼此珍惜、相互怀爱的性交流,可以快速地为对方带来高能量和正能量,但是物化的、乏爱的、宣泄式的性行为却只可能让人的心灵感到沮丧孤独,身体感到蹩扭疲惫。
这也就是上篇文章之所以提醒大家要转化惯性模式的原因之一,理由是这类缺乏觉知的模式往往会导致双方能量的阻塞与耗损,因为意识活动会影响物质次元。

所以亲密关系会迫使我们改变习气、放下强悍的意志力、自以为是的倾向,学着在精神修为上下工夫,面对内心的根本焦虑,不把它投射出来变成一种索取和掌控,而这是终身都得努力的实修功课,否则很难建立我们梦寐以求的真爱。
如果我们可以在这些环节上面下很深的工夫,亲密伴侣就变成了道友,修行的道友。道友不是道貌岸然的友人,而是没有任何防范之心真正信赖放松的知己。
当一个人可以在另一个人身上突破焦虑、自保、面子问题、防御机制、逞强好胜时,便可能逐渐和内在的神性产生连结,踏上暗自期盼的归途。
我所观察到的自己,年轻时就像许多学员朋友一样,认为世界只有爱情是最伟大美好的,没有任何事比爱情更重要了。
从那样的状态我逐渐经历了诸多两性关系的磨难和挑战,终于看透了爱情的本质。
我了解到爱情里面不一定有爱的成分,有的只是透过对方专注深䆳的眼神看到了自己的价值,尝到了并不永恒的恩宠。
两个陌生人在不明所以的情况下,彼此的能量突然被一根隐形的业力天线连上了,这件事对任何年纪的成年人而言,都是再神秘也不过,再理性也难以抗拒的。一间屋子里有百多个人,怎么就只有这个人永远跟我连线呢?
只有这个人走到哪儿都有一根线连着我,这感觉太令人迷醉了。我终于不再孤单,甚至毫不费事就得到了正能量。我想要拥有他,让这个状态从此定格!
人世间没有什么比这更美好的了,因为无有阻隔的密契体验,是每一个有自觉能力、可以意识到界分感带来的痛苦的人,所暗自期盼的一种解救。
当我们刻意地想让这份连接感一直持续下去的时候,我们所有的反应就开始从不预设的开放状态,卷进了紧缩的执取。
掌控、挣扎,不想让情况改变的作为和反应,本质上就是前面说过的物化倾向。一旦从开放的能量连结落入到物化的紧绷,恩宠就不见了。
人只要一过度运用意志力,能量便连接不上了,这真是一件有趣又不幸的事啊!我们的主流社会不断强调的教育一向都是要努力,要打拼,要向上,要凭着意志力克服万难。
但能量上的连接是不可以努力的,这是我所翻译的三十多本书不断在提醒的道理。
你如果想要和仼何人或源头连结,就不能运用意志力。你只能保持无为,从自我中心的执取中跨出来,也就是不着意、不造作,才能进入到自然的密契状态。
男女关系和一切的关系皆是如此。意志力一拿出来,一努力,一挣扎,一奋斗,能量的天线就断了。因此,亲密关系之道和解脱之道,核心的本质是一样的。
我的伴侣是个很无为的人,他可以一个人呆着几天都不说话,除了日常活动不得不说的事务性的话之外!我和他相处的第一个礼拜就抓狂了。
完全不讲话不连结,对女性来说简直太陌生了。
我们女人必须透过交谈来产生关系。后来慢慢地,我才发现他是我所有的关系里面最独特的对象,因为他是在无意识地训练我自己呆着,很放心地呆着,没有废话,就只是呆着,存在着。
然后在这呆着的状态之下,去学习不连结就不连结,没什么大不了。当你对不连结感到很抓狂的时候,对方会跑得比你更快、距离比原先更远,所以你就得训练自己变得成熟自足,而这也就是太阳落宝瓶座的他,引领我的灵魂从南交点狮子座、月亮狮子座、冥王星狮子座的自我中心,转向北交点宝甁座这个陌生的方向去发展的无意识方式之一!

女人最好不要试图去当面分析男人的心理,不要讲一堆的道理来拉近距离,把这些东西都放掉,双方自然就放松了。
没有压迫感,没有压力,对方很自然地会来跟你连结,虽然话不多,但关系是亲密的,是同在的
所以,“同在感”是每个人都想拥有的。人在身边要怎様才能有同在感呢?很多人都说婚姻持续了20年、30年,一直没有同在感,因为身边的人魂不在当下。那么要如何让两个人的魂都在同一个地方,让两座孤岛般被肉身监禁的灵魂,能够摆脱掉那要命的疏离感呢。

每个人都有这种身为孤岛的感觉,除非你今天是开悟者,否则一定会意识到生命之间拉不拢的距离。
灵魂锁在肉体里面制造出了孤立感。肉体本身就是一座狭小的监狱,把灵魂锁住而造成了你是你、我是我的错觉。
人一旦可以安住在内心最惧怕的感受上,一些不愿经验的现象上,就可以慢慢地学会松静自然。
然后灵魂的本觉自然能消融肉体的阻塞感和坚实的错觉,而逐渐向外部扩张,扩张到屋子里其他的生命之中,甚至扩张到屋子外面,最后变得无有边界。
肯 · 威尔伯在《一味》中曾经引用过拉马那 · 马哈希的导入实相法,他说:“你的真我不是你的身体,不是你的房子,也不是天地,祂是把身体、房子和天地都包容进来的觉知本身。”
这个主体、这个小我,永远都是孤独无依的。但开悟的那一刹那,它突然发现主体的存在原来是个幻象,这时候知觉便开始无限地扩张,把所有的客体都包容进来,而打破了主客对立的二元性,于是存在就变成无量无边了。
当主客二元对立消融的那一刹那,人才能体悟到什么是本自具足的圆满和安全。
要进入这样的境界势必得经历最深的恐惧和折磨,所谓的灵魂暗夜经验。所以,关系就是修行。说穿了,人有一百个关系,最终只是在这一百个人身上看到了不同的自己罢了。最后你会发现,一切都只是自己跟自己的关系,然而我们却在这一场又一场的自恋大戏中,学会了爱与谦和,发展出了最丰富的人性与神性。

- END -
如果你认同本文的观点,欢迎在文章结尾给我们点一个“赞”+“在看”,谢谢!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版权异议请及时告之立即删除。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原作者及众读者。参与平台互动交流,请加微信   hymt-2021或 ynmx87





更多精彩请关注我们

▼点击“阅读原文”👇

大峥双核远红外取暖器 等你来!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花雨满天生命家园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