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体外模拟消化"发展到啥水平?19页年度综述说透 | 热心肠日报

热心肠小伙伴们 热心肠研究院 2022-01-16

今天是第1713期日报。

体外模拟消化系统的发展(综述)

Annual Review of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IF:8.96]

① 开发基于生理的食物消化房室模型将助力食物消化利用、口服效果模拟、营养和代谢病等研究;② 与现有的药代动力模型相比,食物消化房室模型应该注重整合营养素组成、食物结构、微生物等因素,并使用数学预测模型来处理年龄、性别等不确定性;③ 人类食物消化模型可以进一步借鉴其他领域内胃排空、酶解、生理学反馈机制模型研究的最新进展;④ 胃肠道消化吸收过程的复杂性使其模型化面临数学模型以及算力方面的挑战。

Physiologically Based Modeling of Food Digestion and Intestinal Microbiota: State of the Art and Future Challenges. An INFOGEST Review
01-05, doi: 10.1146/annurev-food-070620-124140

【主编评语】如何有效的在体外研究消化过程,对于食物研发和人类健康事业探索都十分重要,Annual Review of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发表综述,旨在提供这一研究领域的科学和历史背景,讨论在生理基础上建立体外仿生消化道模型来研究和预测人类食物消化吸收的未来挑战和潜在益处,非常有趣,推荐阅读。(@迟卉)

JAMA:一文读懂胃食管反流病临床管理(综述)

JAMA[IF:45.54]

① 胃食管反流病(GERD)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增加食管炎、食管狭窄、巴雷特食管和食管腺癌的风险,其患病危险因素包括肥胖、吸烟和遗传易感性;② GERD确诊可通过典型症状或质子泵抑制剂(PPI)试验性治疗、内镜检查、食管测压和食管pH监测,高风险患者应行内镜检查;③ GERD治疗包括改变生活方式、PPI、腹腔镜胃底折叠术,PPI仍是主要治疗手段,长期使用需监测和评估不良反应;④ 消融内镜和微创手术等新兴疗法的有效性和长期安全性尚待明确。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2020-12-22, doi: 10.1001/jama.2020.21360

【主编评语】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全球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 不仅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而且消耗大量医疗保健资源,造成社会负担。JAMA发表综述文章,归纳总结了113篇相关文献,重点概述了成人GERD的临床管理,包括流行病学、病理机制、病因、临床表现、诊断评估手段、治疗方法、疾病预后、并发症和药物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的评估。除此之外,还总结了消融内镜、经口无切口折叠术、磁性括约肌增强器这些新的治疗方法的最新治疗证据,并谨慎提出在长期安全性和有效性尚未明确前暂不推荐使用新兴疗法,值得临床医生及相关研究人员仔细阅读。(@迟卉)

JAMA子刊:健康饮食及生活方式或可降低胃食管反流病风险

JAMA Internal Medicine[IF:18.652]

① 纳入42955名女性受试者,在392215人-年的随访期间共发生9291例GERD;② 每4年通过食物频率问卷评估饮食情况,并记录生活方式;③ 根据BMI、吸烟状态、体育锻炼、咖啡/茶/苏打水摄入、饮食模式等5种因素,计算抗反流生活方式评分;④ 抗反流生活方式评分与GERD风险呈显著负相关,5种因素均与GERD独立相关;⑤ BMI在18.5-25之间、从不吸烟、每天至少中强度运动30分钟、每天不超过2杯咖啡/茶/苏打水、饮食模式评分在前40%,可减少37%的GERD症状。

Association of Diet and Lifestyle With the Risk of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Symptoms in US Women
01-04, doi: 10.1001/jamainternmed.2020.7238

【主编评语】临床医生建议通过饮食及生活方式干预预防胃食管反流病(GERD)。JAMA Internal Medicine上发表的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结果,对超过4万名女性进行多年随访后发现,健康的饮食及生活方式(包括正常BMI、不吸烟、日常锻炼、适量摄入咖啡/茶/苏打水)与GERD症状风险的降低显著相关。(@szx)

及时跟进!早发型结直肠癌的研究进展(综述)

Gastroenterology[IF:17.373]

① 早发型CRC发病率无明显性别差异,但在部位、临床分期、地区中存在差异;② 肥胖和糖尿病是否为风险因素存在矛盾结果,代谢综合征与早发型CRC有关,西方饮食与早发型高危腺瘤有关;③ 炎症通路、软骨寡聚基质蛋白(COMP)、体细胞PORE突变在早发型CRC的诊断治疗中有重要意义;④ 腹痛、直肠痛、排便习惯改变、直肠出血和体重减轻与早发性CRC发病率增加有关;⑤ 应基于遗传、生活方式、家族史等因素进行精准筛查,并建议筛查年龄从50岁提前到45岁。

An update on the epidemiology, molecular characterization, diagnosis, and screening strategies for early-onset colorectal cancer
01-04, doi: 10.1053/j.gastro.2020.12.068

【主编评语】早发型结直肠癌(CRC)死亡率在40-49岁的年轻人中呈不断上升的趋势,这促使大量的研究集中于阐明早发型CRC的流行病学、疾病特点和及早发现并预防的策略。之前研究发现,约10-20%的早发CRC的特征是因患有林奇综合征而具有高水平微卫星不稳定性(MSI-高)。早发型CRC的分子特征与晚发性CRC不同, 早发型CRC更有可能表现为整体低甲基化和体细胞CTNNB1突变,而APC和BRAF突变较少。在70%-95%的早发型CRC诊断之前存在预警症状,最常见的首发症状是直肠出血,从症状表现到确诊平均时间仅为6个月,传统上建议50岁开始对处于平均风险的个人进行筛查。Gastroenterology近期发表综述,对早发型CRC的流行病学、分子特征、预警症状和临床表现以及早期筛查相关研究进展进行更新,并提出在此基础上仍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值得相关项目研究人员重点关注。(@迟卉)

发现改善糖尿病患者胃肠运动障碍的潜在靶点

Gastroenterology[IF:17.373]

① 糖尿病小鼠Cajal间质细胞(ICCs)的miR-10b-5p表达显著减少;② 敲除受体酪氨酸激酶(KIT)细胞miR-10b或直接耗竭KIT细胞的小鼠,胰腺β细胞和ICCs均退化,导致糖尿病和胃轻瘫;③ 将miR-10b -5p 模拟物或miR-10b-5p靶向转录因子KLF11的siRNAs,注射于miR-10b敲除小鼠、饮食诱导的糖尿病小鼠和TALLYHO多基因糖尿病小鼠,可长时间挽救其糖尿病和胃轻瘫表型;④ 在改善葡萄糖稳态和胃肠运动方面,miR-10b-5p模拟物比普通降糖药和促动力药更有效。

MiR-10b-5p Rescues Diabetes and Gastrointestinal Dysmotility
01-06, doi: 10.1053/j.gastro.2020.12.062

【主编评语】调查研究表明,大约一半的糖尿病患者会出现胃肠运动障碍,如胃轻瘫和便秘,其中Cajal间质细胞(ICCs)在胃肠运动中起到重要作用,而糖尿病患者的高血糖可能导致ICCs功能障碍。MiRNAs是一种小的非编码RNA,通过抑制翻译介导转录后基因抑制,是细胞分化、增殖和凋亡的主要调节因子。失调的MiRNAs可导致细胞功能障碍和疾病,胰腺β细胞和ICCs中miR-10b-5p的失调可能是高血糖和胃肠运动障碍潜在的致病因素。胰腺β细胞和ICCs需要受体酪氨酸激酶(KIT)才能正常发育和发挥功能,在KIT+细胞中miRNA介导的转录后基因沉默或许能解释糖尿病患者胃轻瘫的潜在机制。Gastroenterology近期发表研究,发现在糖尿病胃肠运动障碍患者中,miR-10b-5p能通过KLF11-KIT这一通路起到关键调节因子的作用,恢复miR-10b-5p可能为疾病治疗提供益处,研究值得进一步关注。(@迟卉)

慢性腹胀的诊断评估和管理策略(综述)

Clinical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IF:8.549]

① 腹胀(Abdominal Bloating,AB) 和腹部膨隆(Abdominal Distension,AD)是两种常见胃肠道症状,AB指腹内积气、高压和饱胀,AD是指腹围增大;② 病因有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碳水化合物耐受不良、肠道菌群改变、肠道动力异常、盆底功能障碍、腹膈肌协同失调、内脏高敏;③ 检查方法有呼气试验、血清检测、内镜、腹部成像、消化道运动功能及肛肠功能测试;④ 治疗包括饮食、益生菌、抗生素、促动力剂、抗痉挛药、神经调节剂、生物反馈疗法等。

Management of Chronic Abdominal Distension and Bloating
2020-04-01, doi: 10.1016/j.cgh.2020.03.056

【主编评语】慢性腹胀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症状,严重的腹胀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且临床上腹胀和腹部膨隆通常同时出现,不仅是大多数功能性胃肠病患者的常见主诉,也可能由于饮食、器质性胃肠病及全身性疾病引发,因此医生在评估主诉为腹胀症状的患者时需问诊详细,全面分析,鉴别诊断。本文回顾了慢性腹胀和腹部膨隆的流行病学、病理生理学机制、病因、讨论了适当的诊断策略,并评估了可用的治疗方案,推荐临床医生阅读参考。(@迟卉)

进食障碍(ED)患者的药物治疗(综述)

Pharmacology and Therapeutics[IF:10.557]

① 进食障碍(ED)用药:氟西汀治疗神经性贪食症(BN),赖氨酸安非他命治疗暴食症(BED),神经性厌食症(AN)尚无获批药物,托吡酯或将用于BN和BED;② 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米氮平和安非他酮可用于单相抑郁,奥氮平(AN)和利培酮(BN和BED)用于躁狂发作,奥氮平(AN)和拉莫三嗪(BN和BED)适用于双相抑郁,急性焦虑或自杀需用苯二氮类联合劳拉西泮;③ 质子泵抑制剂、胃肠动力药、泻药和激素可缓解由ED引起的身体健康问题。

Pharmacological treatment of eating disorders, comorbid mental health problems, malnutrition and physical health consequences
2020-08-25, doi: 10.1016/j.pharmthera.2020.107667

【主编评语】随着进食障碍(EDs)的患病率增加,其有效的药物治疗受到广泛关注。ED患者的药物治疗通常包括对于ED、共病性精神健康问题、营养不良以及由此引起的身体健康问题的用药,Pharmacology and Therapeutics发表综述对ED药物治疗的病理生理、心理、精神、药效学和药代动力学等方面进行总结,并概述与ED相关的精神健康问题,营养不良及其对身体健康的影响,推荐精神病学、营养学等相关领域研究人员和临床医生仔细阅读。(@迟卉)

“饥饿腹泻”——营养不良所致肠道变化(综述)

Advances in Nutrition[IF:7.265]

① 饥饿和严重营养不良导致肠道萎缩及胃酸缺乏,集中营和战争历史记录记载了非传染性“饥饿腹泻”现象,厌食或绝食个体则无此表现;② 短期饥饿减少糖吸收而不降低肠道通透性,儿童严重急性营养不良与肠道黏膜变化有关;③ 饥饿大鼠呈肠道高分泌状态和肠屏障损伤,饥饿的猪出现轮状病毒腹泻延长,并观察到与营养不良儿童一致的肠道吸收和屏障缺陷;④ 使用志愿者和神经性厌食患者样本及先进细胞和分子技术,有利于研究单纯饥饿对胃肠道的影响。

Starvation and Its Effects on the Gut
2020-12-03, doi: 10.1093/advances/nmaa135

【主编评语】营养不良是人类一直以来面对的世界性难题,如何面对饥饿是人类发展历史中一项重要经验组成。当前营养不良同时包含营养过剩和营养不足,但在世界各地的医院和困难地区中,饥饿仍然是一件很常见的事情。由于研究困难,饥饿对肠道的影响并不明确。Advances in Nutrition近期发表综述,调查并总结了包括战时饥饿腹泻的历史记录、神经性厌食、绝食抗议、严重急性营养不良儿童、人类临床研究及动物实验等多种不同原因和程度的饥饿对肠道产生的影响,以及饥饿对肠道微生物改变的研究进展,概述其主要特征和病因,并指出为了尽量将饥饿腹泻同感染和炎症性疾病等因素所致的肠道影响区分开,需要结合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进行更为复杂全面的研究,对于志愿者或神经性厌食患者的研究可能会为饥饿对肠道影响提供更有意义的信息。(@迟卉)

“衰老菌群”的代谢产物或可促进衰老相关疾病

Gut Microbes[IF:7.74]

① 纳入16名拥有“老年菌群”(E-GM)及16名拥有“成年菌群”(A-GM)的老年人,分析粪便代谢产物;② 鉴定出8种代谢产物有显著差异,胆酸及牛磺胆酸在A-GM组中富集,胆碱、三甲胺、丙酸等在E-GM组中富集;③ 部分E-GM组中富集的代谢产物或其前体是衰老相关疾病的风险因素;④ 变形菌门中的三甲胺产生菌的丰度在E-GM组中增加,且与粪便三甲胺水平相关;⑤ 在体外,E-GM可抑制结肠上皮细胞的紧密连接相关基因表达,并诱导结肠癌细胞表达炎症因子。

Enriched metabolites that potentially promote age-associated diseases in subjects with an elderly-type gut microbiota
01-11, doi: 10.1080/19490976.2020.1865705

【主编评语】Gut Microbes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对比了16名拥有“老年菌群”及16名拥有“年轻菌群”的老年人的粪便菌群及粪便代谢组,发现“老年菌群”相关的代谢产物是衰老相关疾病(动脉粥样硬化、结直肠癌等)的风险因素,且“老年菌群”可在体外细胞系实验中促进炎症应答及肠道屏障损伤,提示“老年菌群”的代谢产物可能促进衰老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szx)

感谢本期日报的创作者:波比,fang fang,szx,菌菌君,吴芹,楸楸,orchid,阿当


点击阅读过去10天的日报:

0122 | 高碳水一定增加能量摄入?自然·医学:No!

0121 | 印遇龙院士领衔,高分综述说透"丁酸"

0120 | JAMA巨献:说透克罗恩病

0119 | 重磅:72家机构联手,最大规模人遗传与肠菌分析发布

0118 | 菌群/变异/调控,5文聚焦中国肠癌新突破 

0117 | 年度综述聚焦:盘点全球食品创新与技术

0116 | 今日Cell:感染过后,小鼠和菌群携手变强大!

0115 | 伤肠害乳:深度揭示"产毒脆弱拟杆菌"促乳腺癌机制

0114 | 今日Nature:熟悉的食物突然总让人肚子疼?或是细菌捣过鬼

0113 | 深挖1000+人数据:菌群与饮食和代谢到底啥关系?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热心肠日报的内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