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诗歌来到美术馆No.58回顾】我写作,是为了对时间的流逝感到安宁︱雷武铃

民生现代美术馆 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
2024-08-31


本期活动邀请的诗人雷武铃,同时也是译者、诗歌评论家、诗歌教育者。对于雷武铃来说,诗歌是个人内心隐秘的喜好,也是赋予生活与生命以价值和意义的语言形式,是对有限的个人生活和生命的超越。他的诗真正从内心出发,立足于对真实的探求,对美好之物的倾慕,对广阔世界的触碰与沉浸,写出了一种真正的肯定性。值得一提的是,在周末丰富的艺文活动中,很多观众选择冒着大雨前往“诗歌来到美术馆”活动,在雷武铃的诗歌中感受时间的流逝和心灵的安宁。



我写作,是为了对时间的流逝感到安宁





与很多当代诗人的精于技法和文字游戏不同,雷武铃的身上体现了一种坚实、清晰而又广阔的面貌。他的诗歌不满足于对现实生活的怀疑,也不羞于坦露自己带着土味儿的感动,语言、自我以及世界的真实在其写作中相互融入,这种高度诚恳的态度在当代诗歌之中难能可贵。雷武铃认为,所有艺术都涉及心灵、情感以及对自我和世界的认识,不同的艺术门类间可以相互借鉴。他的描摹自然风景的诗多注重画面感,而抒情诗则更多考虑语言的音乐性。


可以说,诗歌一直在雷武铃内心占据着核心价值的位置,并为之投入了最大部分的心力。而作为诗歌教育者,他以一己之力凝聚起来诗歌写作的新锐力量,和学生们形成了亦师亦友的关系。在雷武铃看来,诗歌教育是可以自我完成的,要在多读多写多思考中探索自己的道路,没有哪个人的建议是必须听从或遵守的。其本人也是因高中时偶然的契机与诗歌相遇,更从专攻法律为社会匡扶正义的理想而转往文学的人生之路。

从诗歌的接受和传播来看,雷武铃认为当下是很好的年代。“诗歌来到美术馆”活动为作者和读者提供了共同的场域,一个比小说还丰富的情境,也为诗歌的传播和教育提供了一个契机,一个人和一首诗得以发生共鸣,并与诗歌发生真正的联系,成为生命的真实部分。


诗歌交流环节(部分)



01

练习曲



她走在林荫道上
不知道背影落在
谁的眼里,
就像她坐在
从高大的窗户泼泻进来的
阳光深处
笑容如浪花从唇际涌起
不知道谁的灵魂
像一股盲目的风在海上漫游
看见了她。


这首诗是90年代写的少作,带着那个年代特有的抒情腔调和审美趣味,但现在看来依然不简单,在格局及结构上显示出了一种非常自觉的手艺感。诗里的很多修辞非简单意义上追求一种准确性,更在结构上拉开一定的建筑感,既丰富了对“她”的多侧面渲染,又造成了虚实间的层次起伏。

“我早年的诗非常自我,所有人开始写诗时都写得自我,有时候自我强大到会忽视语言,但语言跟人是有鸿沟的,就象小孩哭闹但这个世界并没有改变。” 雷武铃认为,在写诗成长的过程中,诗人和语言的距离感非常关键,诗人需要对语言本身有深切的认识,并把情感和力量寄寓其中。另外需要摆脱自我,自我过剩就看不到世界。“我当时有意识要看清这个世界,要关注到这个世界。我希望能广泛地接触到这个世界。”


02

山沟


* 向上滑动阅读全诗👆  


它诱惑着你步步深入。

新的转折打开前面的视野时

把后面的经历掩上。

每次的满足都激发出更多的愿望。

但它并没有欺骗你。一次

向下穿过一道夹缝,一座娘娘庙

露出半个身子。红绿白都齐备的泥塑

表现时代精神已臻粗劣。

另一次,在山顶缓坡的草丛中

一只灰褐色雉鸡从两三步远处突然飞出

惊愕之间,又一只向相反方向飞去

甚至没叫一声,只是翅膀扑腾着草和空气。

同行的本地人说:“都是母的。”

 

一年生草本高不过盈尺

丛生,或连成小片,

稀疏地点缀在裸露的沙土和光溜溜的

沉积岩之间。枣树带着耐旱的刺

占据最有利的地势,沿沟而上。

但它的颜色很难定义。

近乎灰黄,青白,枯黑的色块

和它们之间微妙的过渡色、混合色

交织着,且不停地变化:上午

白花花的日光从东南山撒下,下午

逆光的黑影镶着红色光晕。

 

它的重重皱褶你无法一一展开了

细看。那么多的幽微被隐含,

互相隔绝。它不断分裂出新的沟豁

像回忆中的一次次选择

每一条都通向不可预知的方向和可能

意味着完全不同的一生

难以追究;又像一个人为了掩饰,

但说话和行事中流露出的痕迹

暴露出更深的虚假,让人不再在乎悲哀的真相。

 

六十年代的战略眼光看中了它

三千工人在此生产冲锋枪子弹。

如今,它成了一所学校,一个气功培训基地

一个养猪场,一个养牛场,一个养兔场。

它们延绵五六里,转弯七八道。

尚未占用完的楼房取走门窗后被弃置一边

令城里的无房户们唏嘘不已。

而工人们转到一座城市的郊区生产一批家具后

如今在街上登三轮,卖菜,修自行车。

2001.2




这是首非典型性的风景诗,集抒情、杂议、杂感等于一体,诗人对材料的包容力、语言组织力、结构控制力等方面是逐渐展开、提升的。不同于上世纪八十年代风景诗中对景色甜蜜细腻的描写,它的写法非常朴素,甚至不避讳景物的不完美与景物的不可定位。

在诗人对自己写作的历程回顾来看,这首诗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我认为2001年我写出《山沟》、平原印象的时候我的骨骼就初步长成了”。在雷武铃看来,诗人的阅读可分两种,一种是构成其诗歌的骨骼、支撑其诗歌本体的最根本性的阅读,一种则是补充性的吸收养分的阅读。他的诗歌艺术观念和诗歌语言方式深受法国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居斯塔夫·福楼拜(1821—1880)和中国当代诗人席亚兵的影响。


03

平原印象


* 向上滑动阅读全诗👆  

傍晚时抽水机的响声更响了。

远远近近散点在麦地中的人影开始变虚。

骑自行车的人露出半个身子

仿佛滑行在麦穗青黄色的海面上。

 

霞光在云朵间变幻。

一只布谷鸟边飞边叫,往来于麦地

与村里的树梢。麦地上空弧形的宁静

突出它的身影和叫声,动人心魄。

 

如此干旱,竟有灰白色潮气从草、麦叶间蒸腾。

(车过邢台,铁路两边差最后一场雨的收成

焦枯得只能点燃一场大火。老乡说:

地下水位逐年下退,机井已深达九十米)

 

一道血红激荡着灰蓝色天空。熄灭了。

一列火车亮着小小的车窗分开东边正弥合的天际

隆隆声传来。许多次我坐在上面

看平原闪过。第一次,我坐在平原上看它消失。

 

我心乱如麻。为看见而不能深入

为土地,历史、平原生活所化出的女人形象

似乎通过她才能抵达看不见的意义。

夜色抚平了一切。星星踊跃。村庄亮起了灯。

 

那震动我的第一印象我一直未说出:

中午,久旱的天空闪着湿润纯净的蓝光

白云低低坐在绿色村庄上

麦地茂盛的青黄色填满剩余空间。

 

——这太幼稚、浅陋、平淡、俗套。

十年过去了,现在,我终于能够肯定

我看见的事实,美和真坚实的存在

在记忆中日益开阔,高耸在一切俗议之上。

2001年


这首诗用一种高度精确、克制的语言描写了华北平原的干旱景象,并在不尽如人意的干旱之中蕴含着十年时间的流转,以及观察点和观念的转化,让人的心灵震动。可以说,这些转变不仅是诗人心路历程的转变,也是诗歌内部章法和布局的转换。这首诗对诗人来说,与孤寂的状态有关,当时离开北大后,周边没有了写诗的氛围,开始思考写诗是为了什么,“幼稚、浅陋、俗套都不要紧,我认定是什么样子的,我就不会回避”。“一开始写诗我们会羞于写出自己,特别害怕流露出自己来自小地方,想要写得洋气一些,这其实是对自己不确信”。作为南方人,雷武铃开始的诗歌风格是唯美的,在暗淡的华北平原的生活经历,影响了诗歌风格的形成。


04

冬天的树


* 向上滑动阅读全诗👆  




从温暖,明亮,深邃的书中出来

正是最迷乱的时刻:公共汽车轰鸣

车灯,路灯,橱窗灯交织的浮光与暗影里

漂浮着表情模糊,行色慌忙的人。

那么多,那么乱,又那么不真实的虚影。

我们抬头,看见前面

两道壁立的黑色悬崖之间

幽蓝的天空低处一道暗红色晚霞。

黑色树枝映满天空,那么清晰,一动不动

超然于混乱和寒冷之上。



我们说起冬天的树。

那么安静即使大风呼啸也只是轻轻晃动的树。

它们的美难以言传:大块密闭的色团

落成天幕上镂空的线条画,——它活生生的

能透出呼吸。车过公园,能看见绵延的树丛

和后面的天空。——它们阴晴天的表情不同:

树干焦黑,爪状的枝梢蜷缩高空的,是槐树。

树皮灰白,粗枝和银杏树一样高举的是白杨。

而榆树和柳树的枝条众多,轻柔地向下垂顾。

而核桃树枝粗短如手指,整个冬天都在沉睡。



我们相信有这样一个地方:

那里山峦绵延,从来无人到达

几百万上千万亩的树林在中午的太阳下

落光了叶子。那些安静的山谷

和山坡上,我们走动

枯枝落叶就响起干燥的声响,腾起灰尘。

我们停下,纯净无边的阳光

就从头顶灌注,消融我们的眼睛。

我们做好了准备。但终于没有去成。

而雪肯定下到了那里,——那些雪中的树。


2003.10



这首三节诗受到过很多人的评论,它非常讲究章法和诗歌推进的步骤感,可以作为大家诗歌练习的范本。这首诗有铺陈的细节,也有非常具体的东西,随着跟拍到中景再到绝对的主观镜头推进,诗人写出了以“雪中之树”作为喻像的宏大而安宁的彼岸世界,并明确指出尽管“我们做好了准备。但终于没有去成”,但是“雪肯定下到了那里”。整首诗的层次感、写作意义境界的坡度的提升非常明确。

可以说,自然之于雷武铃,有比对别人更深的意味。雷氏山水诗的背后,不单是对自然的肯定性特度,也是生命在自然中的投射,与自然共存。“我愿意坐在山水中,我看到山水就感到非常亲切,我可能就在那儿睡一觉,或者干些其他什么,我可能会得到一种宁静和平复”。



05

在河北大学


* 向上滑动阅读全诗👆  


诗人、国米球迷、爱情热烈的赞颂者

酒一喝多就喜欢大声叫喊的人

每周四下午的球场上爱崴脚的边锋

我们的同学、朋友,肖磊

毕业要走了。


他要结束他气愤的学生生活

去到另一座城市,另一处房子

和他的女友

——他说她是来自上天的照亮他的光,

一起生活了。


痛饮,欢笑,流泪,合影,祝福的话之后

在深夜,在十字路口,在忽闪的车流边

我们站住,无法离去。

一群迷茫的人,

终于在街角的绿地边默默坐下。


习习吹拂的夏夜的凉风永恒。

透亮的夏夜的白云,在人世之上不朽。

但时间在催促,在提醒。

四点钟天亮,

这夜色的结束已无可挽回。


古老、绝对的痛苦撞击柔软之心

美好时刻何其短暂!

我们长时间在日常的单调、枯燥中,感到生命已停滞。

朋友之别,如伤口,如疼痛

是生活的断裂。


让我们看到生命是活的,它神秘

它在流逝,无情地。

让我们看到一天正开始的晨曦,它多么高远、纯洁、清新!

麻木、沉闷的日子

埋藏着如此的美好与珍贵的起始!




这首诗一开始用白描的手法写了诗人的学生肖磊,但与一般耽于怀旧的送别诗不同,雷武铃从最开始的逗比慢慢推进情感强度,最终用一种直接的倾泻方式抒发出来,整首诗充满大开大合的转折和起伏跌宕的内心落差。可以说,这首诗超越了师生情谊,是一种集体的对知识共同体、情感共同体、诗歌共同体高强度的求索和维护。

诗人反复强调的一个词就是真实,“我一直想做一个工作就是真实,不陷于想象性的文学性的夸张和虚空。我写的是最强烈的抒情,因此更需要立足于最真实的事实性基础之上。‘送别’情境是一个事实,是完全的真实。”


提问环节




提问者 | 听完今天的分享会非常感动,无论从作品还是胡续冬老师的点评还是雷家军的朗诵,这种真情实感都传递给了读者和分享者。我跟雷老师是同龄人,从十八岁到1990年间写了上千首诗,而因为从广西搬到上海工作,把所写的诗歌全部遗失了,由于在上海电视台工作太忙,就把诗歌锁到了心里。近两年很偶然的机会,我又开始写诗。我想了解,写诗到底是靠激情、灵感、勤奋,还是靠一种不清道不明的东西?

胡续冬 | 我不认为写诗是靠天分的。可以说,如果作为“人”的那一方面是完整的、不缺失的,如果具备最基本的感受力、喜怒哀乐的能力、对世界保持感动的能力,你就具备写诗的全部基础。然后需要在语言上对同时代诗歌的腔调到了哪一步有充分了解之后,就可以自如地进行诗歌练习了。而作为一个正常人,那些最基本的、细微的、能够浸润到细节里的感受力在,可能就是写诗最好的基因。



提问者 | 我是河南大学毕业的,也是“诗歌来到美术馆”活动的资深参与者。在刚结束的云南支教活动中,我也是带着孩子们一起读诗、写诗,也有很大收获。从诗歌角度讲,我们带着感情去看待这个世界,都能收获很多美好的东西。参加民生美术馆的诗歌活动有五六年了,我很喜欢雷老师诗歌中那些场景和质朴的色彩,我看到了年轻读诗的自己,和那种简单美好又质朴的东西。

雷武铃 | 对于我来说,写诗本身就是更深入地探索自我、辨识自我、确定自我的过程,也是自我辨识、自我和自我认识的形成过程。写诗最迷人之处,就在于它是一个自我定义、自我命名的活动,或者说创造自我的过程。是写作从幽暗的深处,把我并不完全确知的自我带到这个世界上来。


了解更多

关于「诗歌来到美术馆No.58 | 雷武铃」



👉雷武铃歌朗读交流会👉声音招募:你啊,是苦恼与闪烁的亲爱

👉专访︱雷武铃:诗歌是对有限个人生命的超越


🏆本期活动声音招募令优秀朗读者杨衍之、张蒙蒙、张伟婧🎧-点击 阅读原文- 收听获奖者诗朗诵 



扫码回看活动直播




粉丝福利


为答谢各位小伙伴长期以来对
『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的支持与关注,美术馆为大家精心准备了小福利。文末留言分享您对美术馆活动、展览、发布文章的思考或建议每周五前留言获赞前3者即可前往美术馆领取五个口罩哦!

 🛎 

  特别提醒   

展览“杨诘苍:三魂七魄”将延期至4月30日。




关于诗歌来到美术馆 在今天,美术馆正在和更多的艺术门类进行新的结合,美术馆已经融跨界展出、互动为一体,不仅展示作品,而且研讨交流,生产知识,日益扩展成开放的全艺术平台。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2012年启动的“诗歌来到美术馆”项目,旨在为诗人与诗歌爱好者创造思想碰撞的开放平台,将诗歌作为智力与文化生活的一部分与当代生活和诗歌形成连接对话。作为国内首创的“诗歌+艺术”美术馆公众项目,“诗歌来到美术馆”邀请的诗人都遵循“国内顶尖、国际一流”的标准,诗人黄灿然,欧阳江河、翟永明、王小妮、西川、多多、芒克、柏桦等国内诗坛从八十年代活跃至今的著名诗人,诺贝尔文学奖热门人选阿多尼斯、日本“国民诗人”谷川俊太郎等成名已久、读者众多的国际诗人,西蒙·阿米蒂奇等未被译介但在国外盛名的优秀诗人。自2012年启动至今,项目以兼具学术性和普及性的讲座和诗歌活动受到各方强烈关注,推出不到一年即荣获《东方早报》“2013文化中国”之“年度事件大奖”。2016年获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上海市社会力量举办博物馆优秀社会教育项目,2017年荣获年度上海市民终身学习体验基地特色品牌活动,2019年获年度上海市民终身学习体验基地特色品牌项目。
往期诗人 

黄灿然/欧阳江河/西蒙·阿米蒂奇/翟永明/李亚伟/王小妮/阿多尼斯/谷川俊太郎/杰曼·卓根布鲁特/西川/杨君磊/多多/蓝蓝/陈东东/亚当·福尔兹/梁晓明/沈苇/宋琳/柏桦/蒂姆·利尔本/阿莱西·希德戈/吕德安/倪湛舸/芒克/扬·埃里克·沃勒/王家新/维克多·罗德里格斯·努涅斯/尼古拉·马兹洛夫/费平乐/包慧怡/朱朱/万夏/鸿鸿/尤兰达.卡斯塔纽/特伦斯·海斯/蜂饲耳/哈利·克里夫顿/托马什·鲁热茨基/冷霜/管管/桑克/陈黎/罗恩·温克勒/马克西姆·阿梅林/高桥睦郎/黄灿然/杨小滨/保罗·马吉/弗朗切斯卡·克里切利/阿库乌雾/韩东/周鱼/伊冯·勒芒/露西·杜根/叶觅觅/马格努斯·威廉-乌尔松/秦三澍/雷武铃/孙磊/高桥睦郎/胡安·阿拉维亚/阿多尼斯/热拉尔·马瑟





Reading Recommendation

推荐阅读

①  展览文章🔗 展览延期公告🔗 搅局者:杨诘苍🔗 十一箭🔗 杨诘苍的惯性反叛🔗 宫岛达男的装置语法
② MAA 文献推荐

🔗 用7本书开启“鼠(书)”于你的一年

🔗 36位艺术大师的精选课堂

🔗 向京


③ 第六届国际艺术评论奖获奖文章及颁奖典礼回顾(IAAC 6 )🔗 First Prize - 噢,漂亮的东西🔗 Second Prize - 召唤光州之魂——作为艺术场域的光州前军事医院🔗 Second Prize - 帝国遗产——论《踱步:七十年的走过》与其缄默🔗 Second Prize -库克船长的新衣🔗馆长致辞🔗投稿情况及获奖文章点评🔗艺术批评教育的角色定位

④ 公共教育活动🔗生美术馆首推“云公教” | 你和艺术在“云”中相遇🔗活动回顾 | “人人都是齐白石”:进入慢生活的参与现场

🔗[诗歌来到美术馆No.62暨七周年回顾] 只要有爱和死亡,诗歌就会一直存在|阿多尼斯

🔗[诗歌来到美术馆No.63回顾] 写诗像在黑暗中舞蹈︱热拉尔·马瑟

🔗[诗歌来到美术馆No.59回顾] “阴影”让这个时代更真实︱孙磊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